2024-12-04 星期三
浙江财经大学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学院
探索高校研究生“AI+”跨学科协同培养路径

  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浙江财经大学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学院(以下简称“信智学院”)从2013年起,主动与学校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金融学院等主流经管类学院“联姻”,在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传统经管学科下,共建数智化管理、电子政务、智慧供应链、金融科技等硕士点特色方向,开展经管类研究生的跨学院联合招生与培养,实现新兴信息学科对主流经管学科人才培养的赋能。

  信智学院由教授张帅和张文宇牵头组建了跨学院、跨学科的紧密协作型科研团队,并针对以上特色方向的经管类研究生开展联合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强化计算机建模、数据分析、算法设计、编程开发等信息能力与素养的训练,注重引导经管类研究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经济与管理场景中的问题,培养了一批掌握新兴信息技术、具备跨学科协作能力、树立长期学术志向的复合型经管类优秀人才,为促进财经院校主流经管学科与新兴信息学科的跨学科协同育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打破学科壁垒,跨学科赋能人才培养。财经院校普遍存在着以经管学科为主流学科、信息学科处于非主流位置的情况。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与管理场景中的广泛应用,主流经管学科的人才培养迫切需要新兴信息学科的赋能。信智学院打破两类学科在学位点归属、学科思维、硬件场地、导师归属等方面的壁垒,以新兴信息学科赋能主流经管学科。

  打破思维壁垒,复合型课程赋能人才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教育领域,对经管类研究生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导师个体在学术领域的专一性,难以从理论、模型、算法、实验、写作等各个层面给予研究生全面的学术指导与训练。针对此问题,信智学院联合经管类学院重组现有专业性课程,开设“经济大数据可视分析”“商务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等一批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来解决经管场景问题的复合型课程,引导经管类研究生掌握信息学科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模式,打破学科思维壁垒。

  打破场地和导师归属壁垒,交叉课题合作赋能人才培养。之前,经管学科大多由于没有固定的实验室场地,难以按照理工科的团队模式进行有组织的严格管理。因此,信智学院对本院三分之一的实验室场地进行了门禁改造,增加APP共享预约功能,每年吸引了全校200多人次的经营专业师生进驻使用,并与本院信息专业师生聚合成跨学科团队,打破硬件场地壁垒。跨学院定期发布经管与信息交叉领域课题的合作需求,整合经管导师的场景优势与信息导师的技术优势,开展联合攻关,打破导师归属壁垒。

  团队协同塑人才。一是导师协同。由人工智能、计算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等多学科导师组成跨学科导师团队,开展联合指导,弥补个体导师的单一学科知识短板。二是校企协同。依托学校在财经领域深厚的校友资源,信智学院与同花顺、信雅达、盈阳资产等知名金融IT企业共建AI实验室、聘请实务导师,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弥补了高校导师工程实践经验短板。三是跨国协同。聘请国外知名大学且以英语为母语的教授参与指导学生英文论文写作,弥补了国内导师英文论文写作短板。四是本硕协同。从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的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加入导师团队,协助经管类研究生完成理论模型的算法开发和实验编程,弥补经管类研究生的算法编程能力短板。

  精细化培育人才。一是坚持思政引领。引导研究生逐步树立学术报国的宏伟志向,激发学生强大的内生学术动力。第一,采用团队师生恳谈会制度。导师组成员定期与团队学生开展平等且坦诚的恳谈,明确长期学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采用榜样的力量——博士学长报告会制度。定期邀请在知名高校读博的优秀学子返校给在读硕士生作主题报告并面对面交流,使在校生树立投身科研、终身学术的远大志向。第三,采用科技热点研讨会制度。定期组织团队学生针对当前科技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激励学生刻苦钻研,勇攀科学高峰。二是强化学术导向。在信智学院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营造崇尚学术、勇于创新、潜心研究的良好学术氛围。第一,实施“早鸟先飞抢跑计划”。动员硕士新生提早来团队报到,系统学习团队积累的100多个算法案例、10余个科研项目代码,同时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系统的文献阅读强化训练,并在开学前撰写一篇文献综述小论文。第二,实施“本硕连培播种计划”。对有志读研的本科生予以研究经费专项资助,指派导师组成员提供专门的学术指导服务,帮助其在本科阶段与硕士生合作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增强对本团队的学术认同感,提高团队硕士生源的质量。第三,实施“优硕升博登顶计划”。设置读博专项基金,激励学生攀登学术顶峰,想方设法在团队内部营造出浓厚的读博氛围。对于那些有明确读博意愿的硕士生,加大学术训练的强度和难度,激发学生的学术潜能,指导学生在硕士阶段发表出2篇左右高质量的SCI/SSCI学术论文成果。

  依托跨学科赋能,创新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针对如何破除学科壁垒,实现新兴信息学科对主流经管学科研究生培养赋能的问题,信智学院以“学院联合、课程复合、场地聚合、优势整合”为抓手,打破学位点归属壁垒、学科思维壁垒、硬件场地壁垒和导师归属壁垒等,激发学院、学科、学位点、导师等不同层级、组织和个体的内生动力,自下向上地推动依托跨学科赋能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满足主流经管学科研究生培养所需的学科融合化、知识复合化、技术智能化的赋能要求。

  基于团队协同,创新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机制。针对经管类研究生培养的全面性与导师学术领域的专一性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信智学院构建了一套基于导师协同、校企协同、跨国协同、本硕协同的团队协同机制,以弥补导师个体的单一学科知识短板、高校导师的工程实践经验短板、国内导师的英文论文写作短板、经管类研究生的算法编程能力短板,确保从理论、模型、算法、实验、写作等各个层面为经管类研究生提供系统的学术指导与训练。

  面向精细化育人,创新经管类研究生培养举措。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日常管理松散的问题,信智学院创新并实施了一系列面向精细化育人的研究生培养举措和制度,坚持思政引领、强化学术导向、严抓过程管控、倡导人文关怀,努力营造紧张、活跃、团结、友爱的学术氛围,在保障研究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注重激发他们的内生学术动力,确保对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加以科学组织和进行严格管理,促进经管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林剑)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8探索高校研究生“AI+”跨学科协同培养路径 林剑2024-12-04 浙江财经大学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学院 2 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