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工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而体育美育课程作为工科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 江西理工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体育美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着重打造“体育美育+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将体育美育课堂与思政课堂相结合。 2021年至今,学院先后将“思想道德与法治”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体育美育课程中的“大学美育”“体育舞蹈”“健美操”“音乐鉴赏”“器乐”“舞蹈”“合唱与指挥”相结合,打造“歌声中的党史”“音乐中的百年党史”“信仰如山,初心如磐”等思政课。学生通过在思政课上演奏、演唱、朗诵等方式学习百年党史,在音乐中领悟、弘扬中国精神。 2023年5月,学院美育系教师和2022级国贸1班、2班的全体学生以“音乐+思政”的形式共同完成了江西省教育部门举办的“寻找‘最美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课程入选江西省高校“最美思政课”名单;2023年和2024年,学院美育系教师及体育系的健美操教师在“大学美育”“大学体育”“健美操”等课程中选拔学生通过说、唱、演、跳、诵等形式圆满完成思政教学实践展演,不仅给予选修体育美育艺术课程的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思政课中的音乐之美、体育之美、红色文化之美、中国精神之美,对所学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共鸣。 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实现“课程浸润” 学院将“思想道德与法治”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体育美育课程相结合,鼓励教师选择与体育美育相关的历史故事并在课堂上讲述,如中国体育健儿在重大赛事中的拼搏经历等,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在体育美育理论课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教师在体育理论课中穿插思政教育内容,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体育与国家、民族的关系。2023年至今,学院打造了“歌声里的中华古诗词”等“体育+美育”音乐思政课,通过讲解历史故事,诗歌、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音乐风格等,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精神。 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实现“活动浸润” 将体育美育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哲学、社会学等进行融合,拓展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设计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体育比赛或艺术创作活动,采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组织各类音乐活动,如“年年唱、人人唱、师生同台唱”的江西理工大学“一二·九”班级革命歌曲合唱比赛、《长征组歌》音乐会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 鼓励创作优质作品 实现“作品浸润” 鼓励师生创作富有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音乐作品,将思政教育与音乐创作相结合。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分享体育赛事、进行实践展演以及授课等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品位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认真组织社会实践 实现“实践浸润”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行走的音乐思政课”,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地等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江西理工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基于“体美‘浸’思政,启智‘润’心田”的教育理念,开展了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学生不仅在体育美育活动中增强了体质,在竞技和创造中培养了团队精神、审美情趣和坚韧意志,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黄丽娜 周石其 曾媛 李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