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9 星期五
就业指导呼唤更多“锦囊妙计”

  绝不降格以求还是赶紧找个活儿干?坚持专业对口还是转换赛道?选个离家近的工作还是勇闯天涯?……对毕业生而言,需要认真思考、艰难抉择却又时常感到迷茫的关键问题实在不少。哈尔滨某高校最近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就业思考屋”,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看到一份包括400多个选项的就业问题清单,学生先选择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然后可以拿到一个编号,进入“思考屋”打开相应的柜子,取出写有答案的文件,就能看到破解问题的“锦囊妙计”。这一就业指导中的创新之举,经媒体报道后,受到舆论好评。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著名作家柳青的一段话,想必能戳中当下毕业生的内心深处。毕业后找工作,无疑就是年轻学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紧要的几步之一。而在学生向社会人这一身份转换过程中,如果学校能在就业指导中及时破解学生的关键疑惑,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相对而言反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毕业生少走弯路,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一人生重要转折点上的选择,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毕业生的整个人生走向。

  职场上有一句名言“选择大于努力”,而“就业思考屋”的核心创意点,就是帮助学生做选择。众所周知,无论就业大环境好与坏,于毕业生个人而言,很多时候并非找不到任何工作,而是能否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就业大环境较好时,学生能拿到的录用通知多一些、整体就业质量高一些;环境较差时,可选择的余地小一些、岗位满意度整体上低一些。而部分毕业生一时找不到工作,关键在于不愿降低心目中的既定标准,不屑于去做一些自己“不太瞧得上”的工作。正所谓“痛苦与幸福都源自比较”,毕业生是否瞧得上一个岗位,固然与其薪酬福利、社会地位有关,也容易受身边同学、亲友的影响。而人性更习惯于往上看,毕业生们通常不太会关注哪位同学、亲友找了一份普通岗位的工作,而习惯于关注那些找到令人艳羡的好工作者,并下意识地与之对标。

  因此,引导毕业生更深刻地思考择业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帮助他们摆正心态,理性认知自我,做出合理妥当的选择,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职责。但揆诸现实,有的就业指导流于说教或形式比较呆板,当下以“Z世代”为主的大学生们不爱听,或听了也难以入心。“就业思考屋”提供的内容其实与其他学校并无太大不同,但贵在形式新颖,切中了当下年轻学子追求便捷、注重隐私同时又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代际特征,可谓用心精巧,效果喜人。

  谈到当下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难!”然而,就业大环境越是严峻,越需要各院校就业指导部门拿出更多为学生服务的诚意和帮学生答疑解惑的创意,为他们多打开一道门、一扇窗。

  事实上,当前众多高校的共同选择恰恰是迎难而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微创新”,河北某高校开展了“求职驿站”工程,秉持“精准滴灌”理念,成立“职音”线上个体咨询室,一对一开展精细化、专业化就业指导服务;广西某高校结合首届全国职业规划大赛,先后举办了多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大赛,“以赛代练”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等等。本着能多帮一点是一点、能多帮一个是一个的思路,各院校积极为学生出点子、想路子。仅是提供简历设计和职场礼仪培养等服务显然还停留在初级层面,实质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素养锻炼虽重要却也是常规思路,而精准解答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主要困惑,显然是就业指导的更高境界。

  “就业思考屋”恰是其中一个“小而美”的典型案例。这也提示其他院校,除了下大力气开展访企拓岗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针对重点毕业生群体开展就业帮扶等工作,还要充分考虑到当下年轻人的代际特征、心理偏好,开展多种形式的微创新,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提供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从而取得更好实效。(作者系本报记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评论·观察 02就业指导呼唤更多“锦囊妙计” 杨国营2024-11-29 2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