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进一步推进学校思政教育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必将形成数智赋能学校思政教育的双赢路径。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秉持“道术相济、德能双育”的教育理念,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创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智能体”、引入“AIGC课程资源生产和服务平台”等形式,生成思政元素和教师原型“数字人”等课程资源,并创建知识图谱和思政图谱等,在夯实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谱写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数智”育人新篇章。 德能相济 探索“数智”思政教育新理念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具体到计算机类人才培养工作,学院以抽象思维、理论素养与设计能力等为代表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不仅关注计算技术本身的教学与应用,更强调在计算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计算技术这一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过程中,学院基于学习理论和计算思维特点探索了8种挖掘思政元素的方法:现状分析法、经典引用法、程序设计法、算法设计法、数据分析法、虚拟现实法、逻辑推理法、系统思维法。根据挖掘思政元素深度和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将这些方法划分为三个层阶,形成了一套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学的新理念。 实虚结合 创建“数智”思政教育新模式 “数智”思政教育的初衷是改变教师完全依赖讲授等方式传递知识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学习行为,让教师从“课程讲授者”向“主持人角色”转变,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学习新模式。学院通过创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智能体”,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作为知识库,根据提供的计算机课程知识点智能生成课程思政案例。通过引入“AIGC课程资源生产和服务平台”,智能化生成包括教师原型“数字人”在内的各种课程资源,如带有思政元素的课程PPT。这一举措突破了传统教育中线下物理空间和线上虚拟空间的边界,努力将各种课程知识点进行可视化呈现,让学生沉浸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与环境进行交互,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在感受到知识应用的价值的同时,达到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多维联动 构筑“数智”思政资源新体系 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构建起内容多元化、供给智慧化、评价智能化的教育资源新体系,推进优质数字资源的深度应用和广泛覆盖,有效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促进教育向更加公平而有质量迈进。学院通过设计“超星AI课程”,利用“泛雅大模型”创建知识图谱和思政图谱等途径,实现了根据课程知识点对思政元素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一方面,在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中,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思政元素整体布局到计算机类课程相关知识点中,实现了课程思政教学的系统规划和设计,使课程思政教学结构合理、疏密得当。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助教,使其能够精准回应学生提出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各类疑问,无论是涉及复杂计算的题目,还是编程实践题目,人工智能助教都能提供详尽的计算步骤和解疑思路,实现了学生“有问必答,答必有据”。这大大减轻了教师编写程序题目的工作负担,也使学生能够通过更加多样化、更高质量的编程题目练习来检验和提升自身的知识掌握水平,促进学习成效的显著提升。 通过构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数智”育人平台,大力推动学院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育向着高效、精准、现代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效果显著。“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微信小程序开发”等多门计算机类课程获得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一流课程(线上)等荣誉,“数字赋能计算机课程思政育人团队”获评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产教融合,德能双育,应用型高校大学计算机虚拟教研室‘金课’建设与实践”获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年来,学院建设的慕课和人工智能课程累计选课人数超过30万,课程在智慧树平台直播教学20余次,学习人数超过70万。 (王伟宾 杜春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