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挂牌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附属实验学校以来,佛山市汾江中学凭借市级教研资源的强力支撑,在市区两级教研部门的倾心支持下,踏上深度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征程,积极探寻“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理念引领下的教育发展新路,通过学段联结、学科联结、时空联结“三大联结”,逐步打造学校新样态。 学段联结:构建小初高衔接的桥梁 有效的学段衔接,能为学生铺就一条流畅的学习之路,减少因教育阶段变化带来的干扰,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效率。 佛山市汾江中学作为佛山一中教育集团的成员校,牵头与片区内3所小学成立基地学校教研共同体。从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教学资源及学生认知规律出发,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打破学段界限,深入挖掘课程教材衔接点与育人价值,全面而系统地设计并实施衔接教育教学。通过佛山市教研室牵头、附属实验校主办、基地校协办的“1+1+3”联合教研模式,强化各学段、各学科的纵向有效衔接与横向协调配合,积极探索新课标背景下小初高衔接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 与常规的同学段“双师课堂”不同,集团校、基地校定期开展跨学段“双师课堂”教研活动。“磨课”过程由两个学段同一科目学科组协作完成,课堂充分发挥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各自优势,助力学生实现从小学到高中学习阶段的顺利过渡,提升了学习效能。在小学的科技节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初中教师运用专业的学科知识,精心设计符合小学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科学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悉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创新素养。佛山一中教育集团内部实行教育教学经验与校本课程建设成果共享机制,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交流共研平台,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更加连贯、多元的学习体验。 学科联结:铸就创新综合素养的引擎 为把基础教育的发展重心从“育分”转向“育人”,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到以整体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为主的教育形态变革,助力“五育”融合,佛山市汾江中学积极探索打造跨学科实践课堂,形成系列课程。 在劳动教育课堂上,教师巧妙结合物理、生物学科原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亲身实践,探究泡茶的奥秘。物理教师精心设计项目式主题活动,驱动学生通过模拟电梯、扫地机器人等科技创新制作实践,与劳动教育课程实现跨学科融合,让学生体验科技赋能劳动的喜悦,实现劳智共长。千名师生以万亩稻田为绚丽舞台,将研学、音乐、美术、语文、劳动教育、物理、生物等课程创新融合,举办“艺术田野,劳动成长”主题活动。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循序渐进、由点及面地引导学生像专业人士一样去实践、反思,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立足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创新解决方案。 时空联结:拥抱教育数字化的浪潮 教育数字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革,还有教育理念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全面革新。佛山市汾江中学紧紧抓住教育数字化的“变局”与“新机”,全力推动学校变革。 建设跨区域教研共同体。借助ClassIn等平台,突破地域限制与人员交互困难等瓶颈问题。同时,利用云技术建立教育资源库,实现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存储、共享。例如,学校与广东省茂名市和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两地的学校进行结对帮扶,开展“两地线上同上一堂课”的“云课堂、云教研”等市内外区域交流活动,为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更为有效的路径和机制。 重构评价体系。学校利用数字化技术让评价更加多元化、立体化、个性化。利用佛山市中小学作业管理系统,实现学科线上布置作业、线上批改作业、自动批阅作业等功能,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估,为优化教学提供科学依据。佛山市汾江中学不以考试成绩为单一依据,利用“悦评越好”平台,综合课堂内外、学校家庭等评价场景,覆盖学业发展、品德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评价维度,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专属的学业评价报告。师生、家长通过多学期纵向横向对比,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针对性地扬长补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水平,也为每名学生留下珍贵的成长画像。作为佛山市中小学美育评价首批试点学校,佛山市汾江中学充分利用美育评价平台“乐美空间”,发挥评价的牵引和导向作用,以美育浸润学生、教师、学校。 未来,佛山市汾江中学将持续进行探索与实践,全力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班璇琼 周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