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理论周刊
2024-10-31 星期四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着力点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明确要求,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之一。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命题。2022年4月,他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的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强调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这些重要论述蕴含着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丰富内涵,为新时代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具有代表性的标识性概念之一。从词语内涵来说,自主即自为自觉,具有认知上的独立性、自觉性,而非盲从或被动地受制于他人或其他知识体系。因此,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就是立足中国、观照中国、扎根中国,坚持中国问题导向,回应和解决中国问题,为广大中国学者和民众所认同或接受的知识体系。从内在逻辑来看,它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又展现着中国观察实践、关怀人类的独特视角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原则方法等。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国内外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世界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的大变局。”“特别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新兴市场国家实力不断壮大,世界经济版图发生深刻变化,引起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知识生产的视角来看,所谓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一定意义上蕴含着三个维度的巨大变化: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必定导致人类的知识世界、思维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二是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必然带来国际关系知识体系发展的巨大变化;三是二战后从两极争霸冷战状态转向“东升西降”多极重构的世界格局,充分彰显了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信息文明“升级换代”的知识范式和技术范式巨大变化。由此可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绝非凭空提出的理论命题,而是有着十分深厚的时代根基。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因此,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吸收和体现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贯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思想。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始终坚持“两个结合”。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本途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源自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主义未来的构想,是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魂脉”。中国具体实际,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谋求更好的社会制度和文明形态提供了中国方案,体现了道路上的独立自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自古以来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是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根脉”,体现了文化上的独立自主。因此,自主的理论指导、自主的发展道路、自主的文化传统有机结合基础上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必然会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自主性格。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始终坚持破除“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等思想谬论。这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前提。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以坚船利炮实现其在全世界空间扩张的同时,逐渐产生了所谓解释人类历史及其未来发展的“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等思想谬论,形成全球话语霸权。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意味着必须立足中国、以我为主,建构反映中国实际的知识体系,绝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一切刻舟求剑、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的做法都是无济于事的。”当然,不照搬照抄西方知识体系,并不意味着对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说“不”,而是要学会科学地借鉴和吸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这可以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滋养。”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始终坚持以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为支撑。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有良好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作保障。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可以看到其中很多体现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的词语表达。例如,在第三部分“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中,提出要“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在第四部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中,提出要“加强科技基础条件自主保障”,“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等等。这些表述虽然有相当部分体现在更宽广的领域而不只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但事实上却都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应当体现的必然诉求和环境支撑。

  (作者系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 05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着力点 孟轲2024-10-31 2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