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5 星期五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紧跟数智产业发展 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

  在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背景下,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深化产教融合,与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强化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确定了“三维一体、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培养目标,形成了“双元育人、三级进阶、四链衔接”的培养模式,构建了“三重身份、四段培养、五阶递进”的课程体系,搭建了“岗位对接、共建共享、虚实结合”的教学资源,组建了“名师引领、校企混编、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增加了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的对接度、教学过程与工业现场的贯穿度、教学资源与产业发展的衔接度,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对接产业转型需求,确定“三维一体、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培养目标

  面向大型发电装备及其关键部件鼓励类产业,确定了以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等为代表的职业岗位群,与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开展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活动,通过对变压器制造装配职业活动进行分析,明确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所需的变压器工程性知识、职业性技术和综合性素养,确定了首任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次任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变电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的“三维一体、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衔接研发环节与生产环节的现场工程师培养目标。

  依据工程教育内涵,形成“双元育人、三级进阶、四链衔接”培养模式

  围绕“产业链”,激发跨界探索“创新链”,布局现场工程师“人才链”,精准引育,形成CDIO数智工程“教学链”。将公司岗位要求对标CDIO学习实践场所要求,校企双站、多地授课匹配工作现场;结合CDIO工程教育能力大纲以及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基础级、标准级、卓越级三级递进,岗课赛证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生成;融合CDIO技能评估标准,推行“过程探因,交付定级”的冰山模型数字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向企业员工转化过程中的职业素养达成。

  按照岗课赛证理念,构建“三重身份、四段培养、五阶递进”课程体系

  依据变压器现场工程师岗位需求,对接本专业国家教学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以德育提升为导向,素质培养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第一阶段学习通识课程平台课程,完成认岗;第二阶段学习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完成跟岗;第三阶段学习专业岗位模块课程,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同时完成轮岗,具备职业迁移能力;第四阶段学习综合技能平台课程,即岗位实习和毕业设计,根据轮岗体验选择合适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后定岗。通过认岗→跟岗→轮岗→顶岗→定岗五个逐步递进的工学交替实习项目,实现“学生→学徒→现场工程师”三重身份的转变。

  秉承科教融汇思想,搭建“岗位对接、共建共享、虚实结合”教学资源

  秉承科教融汇的思想,推进现场工程师培养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依托现场工程师学院,以企业工坊和校内学坊深度耦合为基础,打造了“工坊+学坊+云端”生态资源库,包括虚拟仿真平台、行为跟踪系统、超星教学平台等云端虚拟资源,企业文化、企业生产案例、企业项目等工坊实际资源,微课、习题、大赛资料等学坊实际资源,运用丰富多样的资源,螺旋式分级进阶提升基础级、标准级、卓越级三级现场工程师人才的科学素养,同时通过共建的资源开展员工培训,提升企业员工数字技能。

  实施“1+3+5”举措,组建“名师引领、校企混编、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实施“一平台、三引领、五工程”,打造了智能制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现场工程师学院为平台,建立智能制造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深度融合校企资源,建设了内容创新、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突出的校企共同体平台。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组建优秀教学团队;以省级新技术研发中心为引领,组建技术服务团队;以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引领,组建技术研发团队。开展“五个工程”,培养高素质结构化“双师型”教师团队:开展思政培训工程,提升教师思政能力;开展技能培训工程,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开展企业实践工程,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开展双向流动工程,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完善教师评价工程,改进教师教学质量。

  (本文系2023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本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3051]、山东省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装备制造大类+自动化类+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阶段性成果)

  (王建强 宁玲玲 夏玲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1紧跟数智产业发展 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 王建强 宁玲玲 夏玲月2024-10-25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2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