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8 星期五
匠师领航·育训耦合·孵扶赋能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智能制造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创建于1956年,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广西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A类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主动顺应新时代传统制造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需求,聚焦数字化智能制造转型,围绕智能制造人才培育“人才精准供给、匠师协同育人”两个关键点,打造“匠师领航·育训耦合·孵扶赋能”智能制造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智能制造工匠人才,助推区域传统制造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提升中职智能制造类专业群育人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

  匠师领航,协同促教

  学校依托玉林市职教集团,加强与地方龙头企业玉柴集团等知名企业的合作,建立“教学名师和工匠大师混编”的名师名匠工作室,形成匠师协同的教学创新团队。以实施“双师三匠三力”卓越师资工程为教师培育主线,按照“青匠—优匠—精匠”的育人路径,聚焦“成长力、研发力、服务力”三力;校企共同搭建“校企共建智能制造协同中心”“智能制造服务中心”以及校内、外农业机械装备设计研发与试验基地等“产·学·教·研·创·培”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与区域重点制造企业携手进行智能制造产业生产应用技术、智能割草机器人等核心技术攻关、技术讲解与培训推广、企业员工培训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立校企协同成果转化运行机制,联合企业完成科技项目、技术专利申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推动教师成长、学生成才,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提高教师“产·学·教·研·创·培”综合能力。

  育训研用,共建高地

  “育训研用”的“育”是指校企共同育人;“训”是指学校、企业行业共同开展针对学生、学员的实训与职业培训;“研”是指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教学资源、联合开展教学研究;“用”是指校企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及转化应用。育训研用模式将教、研、用、训四个维度融合,将企业技术研发项目作为育人载体,按照标准岗位化、设备同步化、环境企业化、育训职业化、管理现代化等“五化标准”,构筑培育链、专业链、产业链“三链耦合”的育训创新高地,提高从业人员和在校师生技术技能水平,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赢。

  孵化扶持,平台赋能

  打造“校内实训中心—工匠工作坊—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三级校内项目孵化平台,着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依托校外地方龙头企业玉柴集团和玉林市工业园区的优势,打造“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孵化基地—产业园创新基地”三级校外发展扶持平台,提升毕业生持续创新能力。通过校内项目孵化平台与校外发展扶持平台资源互补“孵扶联动”,赋能学生从“学徒生手→操作熟手→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的转化,延伸了培养链条,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对接岗位,岗课融通

  聚焦培育智能制造工匠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遵循“以岗定课、以赛提技、以证定标、思政渗透”的原则,搭建“项目驱动、‘四新’落地、五维融通”的课程体系内容。围绕“四新”(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智能制造行业的新标准、新法规为指导;联合玉柴重工有限公司、武汉华中数控有限公司,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数字素养为核心,开发新型教材和在线课程资源,依托在线平台借助企业资源,校企共同建设多个在线资源库和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做到课程与岗位融通、课程与职业证书融通、课程与大赛融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通。

  立足产业,服务行业

  结合国内、广西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战略,依托学校牵头成立的玉林市职业教育集团、玉林市域产教联合体,围绕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技能训练需要,面向装备制造专业大类,打造“一核心、四服务、七功能”产教融合服务基地。以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与创新的实践教学改革为核心,以设备与资源区域共享为重点,以“匠师领航”实践教学指导的教师团队为保证,实现“四服务”:建立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服务企业、承办赛项和社会培训;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服务技术创新;建立智能制造应用和智能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基地,服务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建立市级科普活动基地,服务区域社区建设,打造一个面向社会,服务区域经济,具备“生产实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培训、承办比赛、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科普教育”七大功能的产教融合服务基地,实现区域同类院校教师、学生实训共享,深入推进先进农机装备和智能制造新兴产业科技项目科研创新,深化产教融合。

  (谭伟美 王立颖 陈明耀 佟建波 梁洛铭)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0匠师领航·育训耦合·孵扶赋能 谭伟美 王立颖 陈明耀 佟建波 梁洛铭2024-10-18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智能制造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