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改风采
2024-09-02 星期一
长春人文学院
坚持用原创文艺作品铸魂育人
  原创话剧《郑德荣》入选全国“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和“全国民办学校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基地”

  原创舞蹈作品《姥姥的田》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

  近年来,长春人文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牢记“国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担当,涵养家国情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自觉担负起文化传承新的历史使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创新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一批原创文艺作品,增强了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内生动力。

  发挥专业优势,在强化实践育人上下功夫

  长春人文学院党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发挥音乐舞蹈戏剧专业优势和特长,将创作新时代优秀文艺作品作为教书育人、铸魂育人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与创作过程中,坚持以高水平专业教师和优秀名师为引领,以原创优秀文艺作品打造精品项目为特色,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教学为主课的教学模式,将课程设计、专业课程、实操课程、思政课程和赛事活动融为一体,构建多元化、多形式的艺术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注入红色文化基因,全面理解红色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核,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变传统单一授课为立体艺术形式,将学生单一听课引导为主动动脑动手操作,参与编、写、宣、讲、唱,将课堂理论知识引入实践教学体验;将精品项目的设立,引入到为社会服务中;将师生共创的精品项目带入各级赛事中,把边教、边创、边导、边演作为检验实践教学的过程。通过宣传红色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演教融合、演创融合、演导融合的实践教学育人模式,引领学生在参与创作过程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感受艺术审美和艺术魅力;通过形象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把思政教育课搬上舞台,从而达到铸魂育人效果;通过选准时代主题,深入挖掘资源价值,融地域性、传承性、引领性和品牌性为一体,在创作中弘扬英模先进事迹,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形成了“演、导、教、创”为一体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创新力、执行力和协同力,产出了一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原创作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期间,学校创作的青春励志题材话剧《爱在路上》和原创话剧《郑德荣》,通过描述“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吉林省创业先锋”“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学校创始人董事长穆树源教授等身边的先进事迹,使大学生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原创青春励志题材话剧《爱在路上》,经过师生两个多月的生活体验、研究人物特征、创作剧本和刻苦排练,在吉林省第七届大学生戏剧节演出中,包揽了全部奖项,同时还获评吉林省优秀文化作品扶持资金项目。

  弘扬传统文化,在打造精品项目上做文章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把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传承好,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赓续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长春人文学院党委要求艺术类专业师生在创作优秀文艺作品中,通过对民族文化根源与底蕴的追寻和弘扬,汲取真理和信仰力量;通过专业实践,以原创歌剧、舞剧、戏剧为载体,使思想政治工作“配方”更加新颖、“做工”更加精细、“包装”更加时尚、特色更加鲜明、效果更加显著;通过观看和参演原创作品,让心灵得到强烈震撼。在项目的实践教学中,师生们深入观察了解和体验生活,共同创作演出完成项目,将学生单纯从知识性的培养,转换成技能性和创新性培养,一批高质量、接地气和喜闻乐见的原创作品不断涌现,并将优秀原创文艺作品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品牌效应,打造出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原创话剧《郑德荣》共六场,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讲述郑德荣同志生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深刻诠释了郑德荣同志一生坚持“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的感人故事。《郑德荣》还作为吉林省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剧目,在长春、吉林、四平、白城、通化等地区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巡演20多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为推进全省学习“红色理论家”郑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剧获批国家教育部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项目、吉林省优秀文化作品专项扶持资金项目。近年来,学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推出一批红色经典原创作品。先后排演了原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白山松水英雄魂》《光辉历程》、原创话剧《郑德荣》《誓言》、原创歌剧《青春之歌》、原创舞剧《我的查干淖尔》等20余部原创作品;创编教材《百部红色故事》《百首党性教育歌曲》《百部红色情景剧》和《伟大的征程》光盘等精品力作,多次在全国和省级各类大赛中获奖。原创情景剧《红色记忆》荣获吉林省学校庆祝建党百年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等30余项荣誉。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与北京大学联合推广原创作品歌剧《青春之歌》,获批国家教育部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项目,在全国高校中巡回演出引起强烈反响,彰显了红色文化的艺术魅力。学校获批“全国民办学校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基地”。

  坚持文化传承,在创建特色品牌上出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原始的精神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彰显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认同感,为新时代新征程以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对此,长春人文学院党委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厚植家国情怀,依托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北秧歌)传承基地和吉林省民族文化中心研究基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将东北秧歌民间舞蹈艺术打造成校园文化的特色和品牌,展现东北秧歌的艺术魅力和时代风采。为传承东北秧歌民间舞蹈艺术,2020年,学校申报传承项目“东北秧歌”,成为全国106个传承基地中仅有的民办高校,舞剧《我的查干淖尔》在吉林省大学生戏剧节中,荣获编剧奖、导演奖、编导奖、指导教师奖、优秀表演奖。民族歌剧《木兰诗篇》《原野》和大型原创话剧《郑德荣》先后被吉林省教育部门确定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剧目。2023年,原创舞蹈《姥姥的田》,紧扣现实主义农村题材,以东北地区传统“袖头秧歌”为素材,聚焦新时代乡村振兴这一时代主题,通过主要人物“姥姥”和拟人化“秧苗”的形象塑造,利用现代手法,描绘了东北田间的生动场景,见微知著地呈现出黑土地上劳动人民的群体图景,对于人与自然“哺育”“反哺”的和谐相生、勤劳奉献的劳动精神,以及中华农耕文明“黑土文化”中广大人民所共有的精神情感和人性进行描述和传达,以此塑造出东北乃至中华大地上农耕文化中人民群众的典型形象。作品以传统舞蹈形式,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浓浓乡情与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东北舞蹈乃至汉族民间舞蹈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最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2024年1月,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公布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比赛结果。原创东北秧歌舞蹈作品《冰凌花》喜获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作品以东北秧歌传统扇子道具舞蹈为素材,以东北地区特有的冰凌花为意象,通过表现冰凌花破冰雪而开放的特殊生长习性,展现寒天冻土中的生命力量,展现出生活在黑土地上的东北人民顽强不屈的性格及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对提升东北秧歌的艺术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原创话剧《长白山爷们》,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传承和宣传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森林号子”。该剧获批吉林省优秀文化作品扶持资金项目,师生们通过共同创排公演,提高了创作表演水平,也深刻体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仅弘扬了长白山文化和“长白山精神”,也让“森林号子”和森林文化深入人心、传承发展。在参加吉林省戏剧节暨吉林省第十一届校园戏剧节中,该剧包揽了全部单项奖。原创作品《亲情》《女儿吟》《让爱温暖世界》《姥姥的田》,先后荣获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作品奖和吉林音乐奖声乐创作专业奖。2024年6月,原创舞蹈作品《冰凌花》荣获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和节目优秀创作奖。近3年来,学校组织师生先后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跨年晚会、重阳节晚会以及吉林省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国家和省级大型文艺演出20余场次、原创作品展演130余场次,多次赴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十余名教师荣获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新星奖”、吉林省优秀创新创业人才、长春市“德艺双馨艺术家”以及最佳导演奖、优秀编剧奖等荣誉。通过参与原创优秀文艺作品,学校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人人成才、人人成功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许多毕业生在国家和省市艺术表演领域与艺术教育领域崭露头角、贡献力量。

  (长春人文学院党委书记 付宏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7坚持用原创文艺作品铸魂育人 长春人文学院党委书记 付宏政2024-09-02 长春人文学院 2 2024年09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