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星期三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汇文中学
三维发力 提升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
周香娣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汇文中学聚焦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分析影响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从同伴、学校、家庭3个方面,构建行之有效的干预体系,坚持“以生活化为核心”,让特殊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为特殊儿童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同伴层面:同伴交往,激励增强适应能力

  同伴对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推动作用,关乎特殊儿童的成长。因此,丽水市松阳县汇文中学高度重视同伴作用,为特殊儿童精心挑选同伴,以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学校为特殊儿童挑选同伴时,要保证同伴能持续、稳定地参与到特殊儿童干预支持工作中,为干预工作的连贯性与有效性提供保障;同时,学校认为,特殊儿童的同伴应具备主动关心他人、乐于付出的精神品质,以及温和、友好的态度,确保与特殊儿童友好相处。结合以上标准,学校严格筛选特殊儿童同伴,保证同伴能认真履行帮助特殊儿童的任务,为特殊儿童提供相应的辅助。为了促进同伴与特殊儿童建立密切联系,使同伴深入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学校设计了生活适应游戏“我会交朋友”,引导同伴与特殊儿童在游戏中打招呼、对话、分享物品等,提升同伴与特殊儿童彼此之间的熟悉感与信任度,为开展干预工作提供支持。

  为了加深同伴对特殊儿童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了解,丽水市松阳县汇文中学将特殊儿童在课堂中的表现用摄像设备等录制下来,制作成视频资料,将视频播放给同伴观看。利用视频形式,加深同伴对特殊儿童学习、行为的了解,结合特殊儿童的不足,与教师探讨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例如,同伴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特殊儿童存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为改善此问题,同伴积极参与探讨,与教师共同讨论如何借助提醒、鼓励等方式提高特殊儿童的专注力。在此环节中,学校制作了一些易于携带的小卡片,在卡片写上简短的提示语,如“注意听讲”“保持安静”等。保证在不影响课堂纪律的前提下,提醒特殊儿童安静听讲,帮助特殊儿童快速调整自身的行为。丽水市松阳县汇文中学通过一系列举措,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与社会生活,保证干预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学校层面:因材施教,精准开展教育教学

  丽水市松阳县汇文中学在开展特殊教育的过程中,将因材施教理念贯穿其中,并将其作为提升特殊教育针对性与教育质量的关键以及培养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核心要点。因材施教理念提倡教育者要全面细致地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此种差异体现在特殊儿童的身体机能、认知水平、独特学习需求、心理特质、情感模式等层面,认真考量这些要素,有助于精准为特殊儿童打造专属的教育方案,提高教学的精准度。例如,学校结合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发展需求等制定分层教学策略,根据特殊儿童的能力水平将其划分为不同小组,为每个小组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与计划,保证特殊儿童获得与能力匹配的学习支持;针对不同特殊儿童的学习情况,制定专属的学习计划,为其提供个性化辅导。在此环节中,教师结合特殊儿童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与学习难点,灵活调整策略,真正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为了提高特殊儿童的学习效果,逐步落实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目标,丽水市松阳县汇文中学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为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也为特殊儿童在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强力保障。例如,学校采用视觉辅助教学,依托生动直观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理解知识;开展实践教学,以实践形式引导特殊儿童参与操作,使特殊儿童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知识;将游戏化教学手段融入课程,教师设计动作游戏引导特殊儿童边做动作边发音,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学校建立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与心理咨询师队伍,定期对特殊儿童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与反馈,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案与教学方法,确保特殊教育活动更具针对性与个性化色彩。

  家庭层面:家校协同,共建优质生活环境

  在特殊教育框架中,家庭在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配合学校工作、给予特殊儿童必要支持等层面有着特殊优势。家校紧密协同,能为特殊儿童构建稳定协调的支持体系,助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丽水市松阳县汇文中学搭建了稳固的家校沟通机制,实现信息互通。例如,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开展“一对一”家庭走访,为教师与家长提供面对面沟通的机会,让教师全面了解特殊儿童的家庭环境、成长背景、生活状况与遇到的困难,让家长知晓孩子在校进步情况、日常表现及存在的不足。教师与家长全面深入的交流,让双方精准了解特殊儿童的需求,共同制定适宜特殊儿童的个性化教育方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学校构建互通平台,双方保持密切沟通。例如,教师与家长依托家长群保持密切沟通,教师能够及时传达重要信息,家长能够密切配合学校工作,保证家校双方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学校坚持家校双方信息共享,实现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优化特殊儿童培养方案。例如,当发现特殊儿童整理能力较弱,较为依赖家长时,教师与家长就如何提高特殊儿童的整理能力开展探讨。家长在家庭环境中,结合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引导计划、奖励机制等,鼓励特殊儿童整理自己的物品,保证教育的有效性,使特殊儿童在学校与家庭环境中接受一致的教育,提高教育的连贯性与针对性。同时,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学,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例如,家长参与个人卫生课,与孩子一同练习正确洗手、刷牙的方法。通过这一过程,家长能习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实操中学会对孩子进行指导与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特殊儿童全面成长。学校采用一系列举措,使家长科学有效地指导特殊儿童,让特殊儿童在家庭环境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丽水市松阳县汇文中学通过上述举措,提升了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迅速融入学校生活与社会环境,从整体层面提高了学校的特殊教育质量,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

  (周香娣)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