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星期三
玉林师范学院
多措并举 推进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阙春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玉林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立足“地方性、应用型、师范性”办学定位,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持续推进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索形成理念先进、路径清晰、成效显著的育人模式,打造了具有示范价值的“玉师经验”。

  锚定育人根本

  重构课程价值坐标

  玉林师范学院坚持从战略高度系统谋划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实施路径,全面提升课程育人功能。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提升课程地位。学校将“一种能力两种意识”(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明确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作为学生毕业的刚性要求。近年来,学校持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2020年提出要“优化通识课程体系”,2021年强调要“凸显办学特色”,将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

  二是明确育人目标,构建“三位一体”格局。学校将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为通识教育必修课,面向全体非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思维品质和人格修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开展综合实训活动,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计划、组织和动手能力。

  三是优化课程设置,保障教学实施。学校科学安排32课时的教学计划,每周2课时,建立健全“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由教务处牵头组织专家听课、学生评教与教学反馈,动态优化教学过程。同时,鼓励教师因材施教,例如,面向理工科专业学生,在课程中融入科技人文内容,面向艺术类专业学生,在课程中强化审美表达训练。

  坚持守正创新

  优化教材内容体系

  玉林师范学院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构建既传承经典又贴近时代的教材内容体系。

  一是立足经典传承,筑牢文化根基。学校选用魏饴主编的国家规划教材《大学语文新编》,精选古今中外经典名篇,筑牢学生的文化根基。教研室配套编写《大学语文拓展阅读手册》,收录当地作家作品、红色经典与当代优秀散文,形成“国家教材+校本资源”双轮驱动模式。例如,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同步引入广西籍作家东西(本名田代琳)的散文《回望》,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写作风格,理解地域文化的差异。

  二是体现时代要求,融入现实关切。学校现行教材兼顾文学性与实用性,训练题目设计新颖多样,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例如,教师在讲解《离骚》时,引导学生关注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患意识,在分析鲁迅的杂文时,强调其中蕴含的批判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有效实现价值引领。

  三是推动教材迭代,实现理念跃升。学校的教材建设历经从自编《大学人文》到使用国家规划教材的演进过程。2017年前,学校使用徐一周主编的《大学人文》,侧重应用写作;2017年,学校使用《大学语文新编(阅读写作版)》;2022年,使用《大学语文新编(阅读版)》,突出“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实现从“技能训练”向“素养养成”的转变。

  深化教学变革

  激发课堂内生动力

  玉林师范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大力推进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有效激发课堂活力。

  一是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互动课堂。学校自2020年起实行“一节讲授课+一节实践课”模式,讲授重引导,实践重体验,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引入“翻转课堂”理念,要求学生课前观看微课、完成预习,课堂时间用于深入讨论与成果展示。例如,教师讲授《诗经》时,发布“采风与民歌”资料包,学生分组研究各地民谣并举办“民歌分享会”,参与度显著提升。

  二是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学校教师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在诗歌教学中,通过诵读、写诗、画诗等活动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在小说教学中,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创作,提升其表达与创新能力;在戏剧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提升艺术修养;在散文教学中,精选《荷塘月色》等兼具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的作品,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价值;在科普文学教学中,结合国家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是注重实践育人,提升综合素养。学校每年推荐学生参与语言文学类的比赛,举办经典诵读大赛、原创文学展、戏剧展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强化师资建设

  筑牢人才培养根基

  玉林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大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学团队。

  一是实施“强师计划”,提升教师素质。学校针对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定期组织教研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培训,交流教学心得。每学期初召开“教学准备会”,期末举行“教学反思会”,持续提升教师素质。设立“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专项”,支持教师开展课程改革研究。

  二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专业发展。学校组织教师赴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等高校考察学习,积极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

  三是践行教育家精神,涵养师德师风。学校教师坚持以人格魅力和学术风范感染学生,切实践行教育家精神。

  聚焦核心素养

  充分彰显育人实效

  玉林师范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学生在2024年广西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高中语文组一等奖,在第五届广西高校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中国本科生组二等奖。在2024年校级“书香校园”读书分享会上,多个由课程延伸出的学生读书小组进行了精彩展示,展现出良好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二是人格塑造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校园文化氛围持续向好,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人文类书籍借阅量稳步提升,诗社等文化社团发展活跃。

  三是服务地方发展,培育时代新人。学校充分发挥高校智库作用,主动对接地方教育发展需求,推动教学成果走出校园、服务社会。通过“高校+地方教研部门+一线学校”的三元联动模式,将学校在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成果向基础教育一线辐射。教研室组织编写《玉林地域文化读本》,收录当地历史人物、民俗风情,并邀请玉林市作家协会成员、非遗传承人进课堂,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指导学生参与“普通话推广进社区”“经典诵读进中小学”等志愿服务,助力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引导学生围绕“城市记忆”“乡土文化”开展调研,形成具有思考深度的学习成果。

  玉林师范学院在大学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切实发挥大学语文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阙春媛)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