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锡市河埒中学教师进行结构化学习课例展示 于金秋 摄
|
|
|
无锡市河埒中学学生学习共同体深度参与数学结构化学习 叶琳 摄
|
数学不是公式和符号的堆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探索乐趣的世界。2025年9月25日,在无锡市河埒中学的数学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社区活动中心的选址与建造”的真实问题进行探究。这样的课堂,正是无锡初中数学教学转型的一个缩影——由传统知识的教学转向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 “结构化是对教学系统各元素之间关系的一次重构,实施素养教学的关键在于发挥结构的力量。”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数学教研员叶琳指出,其团队多年来的研究表明,结构化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获得主动学习和独立求知的能力。 打破传统 构建数学教学的结构模式 无锡市初中数学教师团队认为,开展结构化学习是新时代背景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更是数学育人的追求。 人工智能时代,数学教学需要追求更高的目标,包括育人功能、数学审美和数学精神。这些追求强调数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是精神层面的培养——求真、向善和向美。叶琳带领的团队充分挖掘无锡初中数学教育的底蕴和内涵,以“展现结构之理的教学,带学生走进完整的数学世界”为核心理念,推动全市初中数学教师重塑知识观,重构教学观,围绕“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4个特质——“素养本位的教材解读”“整体建构的深度学习”“指向问题解决的高阶思维训练”“重构灵活开放的作业设计”进行深度研究,立足数学知识逻辑和学生的学习逻辑进行结构化设计。 基于一般观念统领和结构化的理解,团队确立了“从解构到建构”的教学流程“解构—情境—问题—建构—反思—迁移”。 初中数学结构化学习体系建构是站在系统的高度,以建设高效课堂为价值导引,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规律,通过对初中数学内容的整体建构、整体解读、整体设计、整体实施,帮助学生将知识、方法、思想和精神整合为统一体系,真正走进完整的数学世界。 校本实践 重构学生学习的全新样态 打造学习共同体。无锡市河埒中学积极回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和数学课程改革积累的经验,打造了以学生学习共同体为主,以教师学习共同体、家长学习共同体为辅的3类学习共同体,系统开展初中数学结构化学习研究实践,在推动数学教育教学变革、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区域初中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案例。 明晰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特质。学校数学课堂以解决真实数学问题为导向,聚焦抽象能力、几何直观、模型意识、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培育,教师通过精准设计数学任务、科学引导探究过程、多元评价学习成效,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螺旋递进、解题能力的正向迁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系建构。其核心目标是“提升数学思维水平、增强知识应用自信、提高逻辑表达能力、增进同伴探究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同步实现学生思维发展与数学核心素养培育。 打造“三段式闭环”教学流程。无锡市河埒中学倡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踊跃展示,同伴间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合作共进,构建了“课前先学—课中研学—课堂固学”三段式闭环教学模式。学生历经“个体独立思考—组内研讨思路—组间成果展示—补充质疑优化”的完整学习过程,实现数学思维碰撞与知识建构,确保数学教学实效层层递进。 搭建“四维联动”教学支架。学校从师资、学生发展、课堂生态、资源支撑4个维度立体推进,为初中数学“慧学”课堂筑牢根基。精准研发“慧学”导学案,备课组紧扣学科核心问题,突出数学知识的螺旋递进与知识体系建构,导学案分为“简单开放的自主先学、典型精要的核心研学、聚焦要点的当堂固学”3个部分,有效推动数学教学重心前移。 推动从课堂改良到育人升级。学习共同体建设真正推动学校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本质转变,提升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真正实现了学生有声有色成长。 区域推进 建立多区联动的实践机制 无锡市初中数学结构化学习的区域实践采取了“抓两头、促中间”的推进思路。“两头”,一是指研究如何让外部学习材料适配学生的内部认知需要,包括教材解读、作业设计等;二是指研究如何为学生的内部认知需要提供恰当的外部学习材料,包括学生的智力构成、思维品质等。“中间”,是指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包括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 无锡市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数学研训员浦叙德带领团队开展10多年的教材解读工作,为数学结构化学习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关键支撑。教材解读让隐含在教材中的“抽象结构”转化为课堂中显性的“具象蓝图”,使数学课堂呈现出“结构化”的全新样态。教材解读是数学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架起了“编者”与“教者”之间的桥梁,架起了“设计”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架起了“素材”与“素养”之间的桥梁。浦叙德认为,课堂可以按照“知识从哪里来、怎么形成、形成后有什么价值、将走向哪里去”构建教学明线,形成基本的教学结构。他通过推行“抽象—推理—模型”式局部解读、“点全—线联—面融”式课时解读以及“知识—方法—素养”式单元解读,构建了以素养为本的初中数学教材整体化解读体系,走出了一条“解读—设计—教学—反思”的一体化之路。 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王俊蓉、吕小兵所在的团队开展初中生数学思维品质研究,推行以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培养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思维教学。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实践为抓手,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助力学生能力跃迁。江阴市于2020年成为江苏省“做数学”实验先行示范区,2024年被纳入国家级别教学成果推广平台,成立“做数学”研究团队,积极开展“做数学”的校本化新路径探索,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课程设计者转型。通过转变课程实践样态、实施项目化课题管理、加强浸润式环境建设以及实施多元化评价等措施,有效实施区域课程教学的渐进式改革。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无锡市初中数学结构化学习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践体系。在这一理念影响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深刻转变,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发展结构化思维。实践表明,当学生能够进入完整的数学世界时,他们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是思维的力量和探索的乐趣。在推进结构化学习的过程中,大家逐渐形成共识:“数学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与技能,更在于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改变对待问题的态度,提升精神状态。” 初中数学结构化学习从实践层面回答了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发挥数学育人功能的问题。“结构化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变革。”这种以结构化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变革,正深刻地改变着无锡市初中数学教育的生态,为新时代数学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未来,无锡市将继续用专业知识与智慧为学生搭建通往数学世界的桥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完整的数学世界中自由探索。 (于金秋 唐丽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