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 星期四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
深化课程思政改革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于英 马宁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烟台大学建筑学院提出“思革创新”理念,通过系统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频共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城乡规划人才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发展路径。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联合山东建筑大学、烟台理工学院,依托2024年学校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以‘思想变革’引领生态价值观创新的城乡规划教育教学改革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研究”,申请立项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生态价值观塑造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研究”。项目以“思维创新”为引领,将生态价值观深度融入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出了一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培养了大批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城乡规划人才,为全国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加强顶层设计:重塑专业人才培养的生态价值坐标

  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一个理念、二重维度、三个强化、四维目标、五阶能力”,探索城乡规划专业“1+2+3+4+5”课程思政改革体系,全面重塑了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生态价值坐标。

  “一个理念”即以“思想变革”促进生态价值观理念创新,发挥核心牵引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二重维度”即聚焦理论维度,一以贯之“学思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聚焦实践维度,奋发有为“重实践”,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互馈互进的实践方法。“三个强化”即强化“过程浸润、专题嵌入、实践求解”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现城乡规划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做到思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四维目标”即架构“知识、能力、思维、价值”四维目标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五阶能力”即培养“价值判断、知识理解、原理应用、项目分析和方案创造”能力。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挑战出发,立足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完善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教学的实施方法。

  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强化数智赋能,学院构建起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教育协同增效的教学体系和育人机制,为培养具有正确生态价值观和卓越创新能力的城乡规划人才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三位一体”协同:破解“渗透少”“贯通差”的难题

  面向传统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生态价值理论“渗透少”“贯通差”的难题,学院创新提出“生态价值引领、前沿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互动模式。

  在“生态价值引领”维度,学院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深度融入“城乡规划原理”“城市设计”等课程,形成从理论认知到价值认同的递进路径。

  在“前沿知识传授”维度,学院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如“城市社会学”“人工智能概论”等,拓展生态价值观的知识边界,结合政策解读与案例分析,强化学生的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

  在“实践能力培养”维度,学院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优势,精心设计“真题真做”的实践教学项目,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践行生态理念。近3年,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省级及以上学生竞赛并获得多项奖项。

  强化数智赋能: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层级递进教学

  学院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将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体系,通过因材施教和实践教学,打破时空限制、渠道限制和互动限制。

  学院积极运用新型数字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室,通过提供沉浸式体验,增强学生对生态价值观的感知;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和云计算资源,实现思政资源的跨时空共享。

  学院实施分层教学,依据学生能力差异设计因材施教方案,如在低年级课程中嵌入基础生态伦理,中年级强化专业技能训练,高年级通过城市设计系列课程解决复杂的生态治理问题。

  学院积极拓展教学渠道,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打破“课堂—社会”壁垒,例如,通过“专业设计训练营”联动企业导师,构建“课堂—实验室—社会实践”全链条育人生态。

  双轮驱动与量化评价:构建可持续改进的育人机制

  学院坚持“生态价值观培育”和“教学质量提升”双轮驱动,建立“定性+定量”的动态评价体系。

  学院实施“求实指数”评价法,通过量化指标,如思政元素契合度、实践教学比重、竞赛获奖率等,评估育人效果,结合学生反馈持续优化教学设计。近3年,教师教学满意度提升15%,生态价值观认知达标率达92%。

  学院构建深度融合机制,打造多学科参与的教学平台,明确“科学求真、人文从善、艺术尚美”与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双重目标,形成“课程—专业—学科”三级联动的思政育人生态。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依托“思革创新”理念,构建了城乡规划专业“1+2+3+4+5”课程思政改革体系,创新实施“三位一体”课程思政互动模式,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建立双轮驱动评价机制,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烟台大学建筑学院将持续深化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推动生态价值观教育向纵深发展。面向未来,学院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扩大改革成果的辐射范围,计划联合山东省内10所高校组建课程思政建设联盟,通过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方式,打造区域性育人共同体;二是深化数字技术赋能,建设“智慧思政”教学平台,开发更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态价值观教育新生态;三是强化产学研协同,与地方政府部门、设计院所共建“生态文明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锤炼本领、践行理念,致力于为美丽中国建设输送更多政治过硬、技术精湛、情怀深厚的高素质城乡规划人才。

  (于英 马宁)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