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化与科技革命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立足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多学科融合”与“国际化培养”双轮驱动,依托学校深厚的工科底蕴和理学院交叉学科优势,打造以科研训练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国际合作与跨学科交叉为特色的“国际化本科生创新科研训练课堂”。 课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壁垒,通过国际合作拓展育人广度、跨学科研究拓展学生创新深度、科研全程训练提升学生能力高度,形成了理念先进、机制灵活、成效突出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坚实平台。 拓展全球视野 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 在国际学术前沿,理学院与多个单位联合开展研究,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理学院与多个国际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外籍教师授课、撰写国际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构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国际化育人模式。 依托学校国际交流基金,课堂组织学生赴新西兰梅西大学进行科研训练,并邀请俄罗斯、新西兰、英国等国家的专家开展线上线下学术讲座,通过“光耀石大”名家讲坛、国际化课程向全校师生推广。近年来,多名学生凭借科研训练和国际化经历,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深造,为学术发展与职业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破学科壁垒 激发交叉融合新动能 伴随知识技术的迭代更新,社会、经济和技术问题日趋复杂,理学院积极突破传统学科界限,建立跨专业、跨年级、跨学院的自由组队机制,围绕能源、材料、物理等交叉课题开展研究,吸引20余个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形成“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育人模式。课堂课题涵盖发动机声信号处理、生物燃油应用、等离子体处理油品、岩石润湿性调控等领域。学生逐渐由“被动完成任务”转向“主动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科研素养显著提升。 “国际化本科生创新科研训练课堂”具有独特性、开创性和国际性,学生在跨学科交叉的科研情境中显著提升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学生已发表SCI论文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8项,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校级创新创业竞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创新教学模式 提升科研训练新质效 积极进行学术讨论,培养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是拔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课堂推动教师研究课题与学生科研兴趣相结合,坚持探索与创新并举,教学与实践训练结合,创新交流讨论教学模式,促进本科生全面发展。课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过程管理、成果输出”的教学模式,强调“文献调研—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专利申请”的全流程训练。学生自行分工,承担课题任务,每周汇报讨论,推动科研训练常态化、系统化开展,迅速提升学生分析研究结果与撰写论文的能力。 课堂自2018年开设以来,已有17组41名学生参与训练,涵盖大一至大三年级、20余个专业,逐步形成“传帮带”机制。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尽快成长并独立申报和主持创新项目。课堂累计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项,其中,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2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科研论文5篇,学生以第二作者发表SCI科研论文3篇,6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获得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1人获得“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奖”提名。科研训练效益和育人质量显著提升。 深化产教融合 推动校企协同育人 高校人才培养、科研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是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创新的重要途径。理学院坚持产教融合,联合安徽省科大奥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实验室和合作平台,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研发方向与应用案例,提升将理论应用到产业发展中的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定期参与课程研讨,分享行业经验及发展趋势,有效促进科研探索与工程实践之间的深度融合和衔接。学院依托企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与实践训练活动,帮助学生融入行业环境,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职业适应水平。近年来,部分学生取得的研究成果在企业技术交流和联合共建的课程中获得广泛关注与积极反馈,充分展现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良好前景与持续发展潜力,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育人实效稳步提升。学生积极申报专利,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并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及重要学术年会上展示成果,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在课堂建设过程中有机整合科研训练、国际协作与产业实践,拓宽学生的学术眼界,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实现科研产出质量与育人质量同步提高。 绘就未来图景 构建育人新生态 “国际化本科生创新科研训练课堂”通过国际合作拓宽育人边界、多学科交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科研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产学研协同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效能,形成一套以学生为中心、以科研为主线、以国际化为特色、以交叉融合为路径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有力推动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面向未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将持续深化“国际化本科生创新科研训练课堂”的建设与推广,通过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网络,增加联合培养项目和国际课程供给,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胜任力;优化跨学科选题机制,融入人工智能、低碳能源、智慧地球等前沿方向,增强课题的时代性与挑战性;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推动虚拟仿真、在线协作平台等技术手段在科研训练中的应用;深化产教融合与成果转化,推动更多学生的成果实现应用、服务产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理学院将以“国际化本科生创新科研训练课堂”为起点,持续优化本科生创新科研训练体系,培养更多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勇于创新、具备家国情怀与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贡献力量,奋力书写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于红 黄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