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筑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浪潮中,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智能建造教师团队。团队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霁教授领衔,40余名跨学科骨干教师参与,秉持“德技并修”“产教融合”的理念,以示范标准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党建领航,筑牢育人根基 团队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创新“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模式,构建“一专业一党支部、一班级一小组”体系,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团队成员谢复兴两次援藏,所在工作队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刘翔主动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考核获评“优秀”。近年来,团队成员获“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超百人次,1人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此外,团队还制定《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及一票否决制实施办法》,将师德评议与年终考核等紧密挂钩,实现“零违规”。同时,实施“丹心铸魂、良心筑匠、良知警醒”三大工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学生评教优良率达98.5%,培育出“百佳党员”朱元昌、“技能之星”项佳兵等一大批优秀学生。 教学革新,提升育人质量 团队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引,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立项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1个,建成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4名教师获评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课程建设成果丰硕,开发“BIM技术”“装配式钢结构施工”等前沿课程,获批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入选国家规划教材13部。 面对建筑实训安全难题,团队首创“虚拟仿真+工地实景”双轨课堂,构建“多维多元”评价体系,依托质控平台实施智能评价。团队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各1项。学生竞赛成绩优异,近3年获国家级别奖项10余项、省级一等奖20余项。 科研攻坚,服务国家战略 团队积极服务“双碳”目标、乡村全面振兴,打造职教科研新生态。承担省级课题5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联合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共建产业学院,制定行业标准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打造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形成“技术链—课程链—人才链”“三链融合”模式。 在国际合作领域,团队代表中国赴俄罗斯参加2024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金砖国家未来技能和技术挑战赛)获铜奖,委派教师赴厄立特里亚国培训海外员工30余人次。通过“企业出题、团队解题”模式承接真实项目,实现科研成果有效转化。 社会服务,彰显职教担当 团队积极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与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共建1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湘村营建”“设计下乡”行动,完成30余个美丽屋场设计方案,获评湖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集体。年均开展装配式技术等培训超5000人次,被认定为长沙市首批“智能建造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行业输送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援藏、灾后重建等工作中,团队成员冲锋在前,20余人担任社会兼职专家,开展政策咨询等工作。立项教育部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9项,指导学生获得创业规划比赛一等奖,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双向赋能,展现了职教团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梯队建设,凝聚发展合力 团队形成“头雁领航—骨干支撑—青年接力”的三级梯队结构。团队负责人、教授刘霁身兼10余项职务,主持国家级别、省级等课题项目10余项,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团队高级职称占比达73.2%,45岁以下青年骨干达60%,7人获评省级青年骨干教师,人才结构合理且富有活力。 通过“境外研修+学术沙龙+传帮带”机制,团队年均选派20人次赴国内外访学、培训,培育省级名师2名,青年教师人均获表彰3次以上,为团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站在智能建造的时代潮头,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教师团队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持续书写职教改革的奋进篇章,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城建力量”,成为学校改革创新的先锋力量。(刘霁 曾福林 黄雅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