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的百花园中,双榆树中心小学以“小而精,精而实”的独特风貌绽放着绚丽光彩。“美文诵读”“三维编程”“非遗传承”“话剧展演”“模型建构”……双榆树中心小学丰富多彩的课程,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助力学生发展个性、培育特长、提升素养。富有特色的课程建设,彰显了办学特色,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构建课程体系,提升办学品质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双榆树中心小学立足长远,校长带领教师团队,以“仁人文化 和合成长”为理念,以“多彩、高效、兴趣、成长”为要旨,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融合,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成长课程体系,打造出各具特色、相辅相成的“基础型、拓展型、实践型”三类课程。其中,实践型课程立足国家课程标准和实践价值取向,以“特色发展重实践”为目标,历经多年迭代优化,形成“一体两翼”实践课程体系,即跨学科实践课程与全学科阅读课程,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成为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亮丽名片。 科技教育课程,点燃创新梦想 科技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双榆树中心小学创新开展科技教育,精心培养未来人才。学校以“探索!创造!快乐!智慧!”为主题,精心策划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月活动。 与科学家同行,开启智慧之门。科技月期间,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在科学家的带领下,踏上奇妙的森林探索之旅;三年级学生通过科学家的生动讲解,学会像专业人士一样观察天气变化;四年级学生因“飞驰的小车”实验需求,聆听“高速列车是如何设计的”专题讲座,激发了对高速列车技术的浓厚兴趣;五、六年级学生走进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聆听院士讲述科学家奋斗的故事。 践行科学精神,自主探索实践。低年级学生带着“为什么叶子形状各异”“植物如何吸收水分”等问题,走进大自然,采集标本,精心制作,将他们对植物的好奇与探索成果精彩呈现。“设计制作飞驰的小车”,中年级学生绽放创意之光,从设计构思到选材制作,每一辆小车都凝聚着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热情。“探索十二生肖文化”,高年级学生将编程知识融入其中,创作出独具匠心的游戏作品,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魅力。 主题教育课程,培育时代新人 双榆树中心小学精心打造年级主题教育课程,厚植家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 一年级的少先队入队仪式,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二、三年级开展历史探究活动,坚定文化自信。四年级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五年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化身“小导游”,在颐和园里讲述长廊故事,古老的园林在新时代少年的讲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六年级的国防教育一日体验活动,更是淬炼学生意志的成长之旅。学生学习军事技能、整理内务、体验装甲车,在训练中养成纪律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不同年级的主题教育课程,融合了爱国主义、文化传承、能力培养等核心要素,以多元视角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成长舞台。 课后服务课程,多元赋能成长 双榆树中心小学的课后服务让教育更有温度。课后服务课程属于拓展型课程,以匠心独运的多元模式,绘就课内课后深度融合的育人蓝图。 短期精品兴趣班,专为低年级学生设置。课程涵盖多学科领域,内容广博又灵动。学生眼中闪烁着欣喜,“这些兴趣课就像神奇的魔法盒,总能变出不同的新奇世界,有趣又充满挑战!” 深度选择性必修课程是中高年级学生知识进阶的阶梯,承载着学生向上攀登的渴望。每周二,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拓展课程打破班级藩篱,以年级为经纬,编织起自由选择的学习网络。在这里,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依据学业水平与兴趣偏好设置不同班级,课内提高班助力学有余力者勇攀高峰,课内同步班夯实学生知识根基,思维突破班启迪学生智慧火花,读写基础班锤炼学生语言功底,名著导读班浸润文化底蕴,英语演讲班绽放语言魅力……更有“一对一”学科帮扶,促进教师与学生双向奔赴,自由商定辅导的时空坐标。“课程班级静立,学生自在流动”的创新模式,让知识的养分精准滋养每一名学生,稳步提升学科学业水平,厚植学科核心素养。 多元个性发展课程,从学生兴趣出发,聚焦科技、艺术、体育三大领域,采用灵活开放的跑班制,每周5天持续绽放魅力。学生怀揣热爱,自由穿梭于80余门精彩纷呈的课程之间。 校园虽小,却处处蕴含教育智慧、藏纳无限可能。在双榆树中心小学,每一名学生的生命价值都被细心发现并全力点燃。 (朱丹 刘志霞 王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