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4 星期五
践行“两个结合” 培育时代新人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师范专业立德树人研究与实践
姚国军 马波 张小梨

  新时代新征程,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下简称“两个结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冼夫人是岭南先贤,冼夫人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茂名市的城市文化为“好心文化”,源于冼夫人的爱国爱民思想。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地处茂名,结合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文法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学前教育3个师范专业。学院师范专业把“好心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活动,探索“研学好心文化,培育高尚师德”育人路径。学院师范专业依托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和广东省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成果,深化在地文化的育人功能,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实施“五育”并举策略,在形式多样的育人实践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高校“两个结合”的育人路径,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好心精神”,培育学生的高尚师德。

  如何践行“两个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师范专业将“时、地、人”三要素紧密融合,将其作为践行“两个结合”的关键举措。师范专业把家国情怀、法治精神、师德培养融为一体,通过“接地气”的方式引导师范生领悟“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并加以实践。例如,从国家大势、法治社会、专业趋势、个人优势等方面出发,引导师范生像冼夫人一样心怀“国之大者”,为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具体来讲,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师范专业在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并取得有益经验。

  首先,以“好心课程+五动教学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文法学院师范专业开设“冼夫人与粤西文化”课程,通过“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课程思政”实施“五动”模式。“五动”模式的目标是让教师“心动”,也让学生“手动”,教师主动“教”“研”“导”,学生主动“演”“赛”,教师和学生达到“互动”和“联动”。师范专业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现代文学”采用“教+研+导+演+赛”的“五动”模式。一是“教”,即课程教出好效果;二是“研”,即教学研究出成果;三是“导”,即指导学生转化成果;四是“演”,组织演出看效果;五是“赛”,即举办比赛聚成果。

  其次,以“好心馆赛+校内文创”实施“五育”并举。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与茂名市文化馆共建冼夫人与非遗文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获批广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构建“好心文化”实践教学平台。文法学院师范专业采用“政产学研用”的协同方式,教学团队举办“三馆二赛”。“三馆”是指在校内建设冼夫人文化展览馆,在校外建设冼夫人信俗馆、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二赛”是指团队每年举办冼夫人文创作品大赛、“话剧之夜”大赛。“三馆二赛”深受学生欢迎,已经成为文法学院师范专业落实“五育”并举的有效方式。

  再次,以“好心团队+社会实践”落实“三全育人”。组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非遗守护者学生团队。在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中,创新“三全育人”路径。一是举办比赛和展览落实“三全育人”,举办“传承千年古韵,讲述茂名非遗——2024年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解大赛”,被多家权威媒体关注报道。二是通过产教融合落实“三全育人”,组织师生开展将冼夫人文化融入茂名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工作。三是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牵引落实“三全育人”,与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共建产学研基地,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国家级别立项,入选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等。文法学院师范专业帮扶茂名市茂南区大名府幼儿园,指导创编幼儿舞蹈《冼夫人出征》,参加茂名市第十二届少儿艺术花会,获幼儿舞蹈类银奖。

  最后,构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好心三翼+残联筑梦”协同育人共同体。发挥实习实践基地“联”的作用,推动政校、校校、校企之间互联互通,专业之间互促互补,学生之间互合互作,进一步发挥协同育人“一盘棋”的作用。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在地文化是“家园活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家园,把地方所需与专业所能结合起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专业知识解决“在地问题”,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学校风格的育人模式。

  (姚国军 马波 张小梨)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