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3 星期四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实践出真知 多举措提升思政教育效能
朱令娴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理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持续聚焦道德素养与专业技能协同发展的优秀铁路人才培养目标,多措并举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力求全面拓展思政育人边界,打造具有鲜明专业特色、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立德树人新格局,构建具有标杆作用、示范效应、广泛影响力和持续发展力的特色育人模式,切实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效能、开创思政工作新局面。

  守好思政理论课主渠道

  打造特色精品思政课程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政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在思政“金课”建设、思政课“三教”改革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要求进一步拓展思路,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联动、院部落实推进,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为学校思政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学校依托自身丰厚的中原铁路文化资源,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系统研究红色文化历史、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提炼其中凝聚的精神理念、优良道德品质等,为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例如,开设选修课程“铁路精神品读”,将铁路文化理论、铁路发展与中国社会变迁等融入思政课教学;组织思政课教师与铁路专业教师深入挖掘“人民铁路为人民”等精神内涵,打造特色思政课。

  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提升育人针对性与实效性

  学校打破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让学生自主编排历史情景舞台剧《二七大罢工》,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充分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并在实际演绎中深刻感受革命先烈舍生取义、不畏生死的精神。

  学校将思政课堂延伸到网络新媒体平台,借助微信公众号“郑州铁院思政课”、“超星学习通”App等开展思政课教学,采用生动的网言网语讲解新的方针政策,组织开展“网上读马恩原著”等活动,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思政教育。

  学校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下属学生社团开展“心怀强国梦想 肩扛时代担当”“探寻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非遗剪纸进社区”等活动,构建“理论研学—红色溯源—社区实践”三维体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学校依托自身丰富的校外实践基地与校内育人资源,采用结对共建模式开展思政实践教学,真正将思政育人平台从校园延伸到社会,引导学生在实践参与中感悟深刻价值理念、培养良好责任意识,成长为具有良好实干精神与道德素养的铁路人才。

  学校将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常态化实施载体,与郑州站、郑州东站等交通枢纽协同合作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平台,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响应春运“暖冬行动”的号召,协助车站工作人员进行客流疏导、问询引导、重点旅客帮扶等工作,培养服务社会、奉献人民、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的思想意识。

  学校充分整合校外实践育人基地资源,与郑州二七纪念馆、八路军渑池兵站纪念馆、南水北调干部学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师生现场参观革命历史遗址,实地感受铁路建设与中华民族近代历史发展的紧密关系,深刻感悟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增强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觉悟。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

  学校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打造优质思政课堂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思政教学共同体,并出台一系列举措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在理论素养提升上,组织思政课教师每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将集中研讨与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引导他们熟悉了解国家政策方针、深化时事热点与思政理论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政治理论素养。在实践研修上,定期组织专兼职骨干教师前往大别山、红旗渠等地进行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教育,赴遵义等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实地参观革命旧址、现场讲解红色光辉历史、观看红色主题实景演出等方式,引导思政课教师深刻感悟革命精神,为思政课教学积累丰富的素材、提供多元的思路灵感。此外,学校还邀请思政教育领域的专家开展现场培训指导,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综合考查教师的理论功底、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感染力,并结合典型案例,系统解读当前思政课改革的新要求,剖析如何精准把握理论难点、增强课堂说服力,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教师教学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力求推动思政教育与铁路专业特色有机结合,更好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成长融入河南和国家发展大局,用技能报效祖国,用行动勇担使命。

  (朱令娴)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