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3 星期四
锚定“十有院训” 绘“五育”并举新图景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学院的育人实践
曾驰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为了科学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培育出既懂技术又有品格、既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又肩负使命的高素质人才,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学院以“脸上有笑、目中有人、口中有德、肩上有责、胸中有志、腹中有墨、手上有艺、身上有劲、脚下有根、心中有爱”的“十有院训”为精神纽带,将“五育”并举理念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育人之路,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以德立心,锚定育人方向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失去德育引领,技能培养便会迷失方向。智能建造学院紧扣“十有院训”中的“口中有德、肩上有责”的要求,构建起“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文化建设”的三维德育体系。在课程思政方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以行业工匠事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把个人职业理想与建筑行业发展、国家建设需求紧密结合,树立“建精品工程、做责任工匠”的职业追求;“红色建筑概论”课程深挖井冈山革命遗址等红色建筑的精神内涵,让学生在探寻建筑背后故事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在实践育人方面,常态化开展“红色建筑宣讲”“工匠精神学习”等志愿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中践行德育理念。在文化建设方面,宿舍走廊的“匠人故事墙”、定期举办的“院训精神大家谈”班会,让德育从课堂延伸到日常,潜移默化中筑牢学生的品格根基。

  以智赋能,锤炼专业本领

  “胸中有志、腹中有墨、手上有艺”是智能建造学院开展智育工作的目标。围绕智能建造行业发展需求,学院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一体化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等核心课程紧跟行业前沿,企业骨干深度参与课程设计,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在实训环节中,依托智能建造实训中心的先进设备,通过“真项目、真场景”实操,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过硬技能;在创新培养方面,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与创新创业赛事,围绕建筑节能、智能施工等领域的难题展开技术攻关,近年来,学生竞赛佳绩频出,就业率稳定在较高水平,真正实现“以技立身、以能立业”。

  以体强身,涵养坚韧品格

  智能建造行业工作强度大、环境复杂,强健的体魄与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从业者的“必备素养”。学院以“脸上有笑、身上有劲”为导向,打造“基础体能+职业体能+特色体育”体系:体育课不仅开展常规体能训练,还融入“攀爬训练”“负重搬运模拟”等贴合职业场景的内容,让学生在锻炼体能的同时,提前适应岗位需求;每日夜跑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年度校运会与“趣味运动会”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运动中收获快乐、锤炼意志,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未来的职业挑战。

  以美润心,提升人文素养

  建筑不仅是技术的结晶,还是美的载体。学院以“目中有人、心中有爱”为内核,将美育融入人才培养,让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拥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开设“建筑美学”“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等课程,引导学生赏析古今建筑的对称美、意境美、科技美,理解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打造“小区景观设计”“乡村传统建筑美化”等实践项目,让学生将美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在创作中感受美的价值;在校园内构建建筑文化景观、建筑艺术长廊,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审美素养,理解工匠精神中的人文温度。

  以劳塑形,培育职业精神

  只有在劳动中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坚守”“专注”“敬业”的内涵。学院以“脚下有根”为目标,构建“课堂劳动+实训劳动+社会劳动”体系:通过“劳动教育”课程中的“七个一”实践体系,让学生学习一个工匠案例、邀请一名本地工匠、制作一个建筑模型、开展一场个人演讲、进行一次作品竞拍、完成一次公益赠送、撰写一本实践手册,使学生切实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劳动素养,培育职业精神。“小区改造项目”“城市更新志愿服务”等社会劳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的价值,树立“尊重劳动、热爱专业”的职业观念,为成为行业工匠打下坚实基础。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学院以“十有院训”为引领,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找准了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的结合点,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塑造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建筑行业输送了大批德技并修的人才。未来,学校将持续深耕,致力于培养更多时代新人,为产业发展、国家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曾驰)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