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视窗
2025-10-18 星期六
五秩荣光 育人兴粮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成立50周年发展实录
崔志远

  学生团队对自主研发的大负载无人机进行调试

  教师为学生讲解实验过程和操作要点

  博士团队带领学生检测麦田菌种

  五秩风华,弦歌不辍。2025年10月18日,在金秋谷香与书香交织的气息中,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迎来成立50周年纪念。翻开岁月长卷,学校与国家共进、与时代同行的办学历程,镌刻着粮食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印记,更闪耀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荣光。

  因粮立校筑牢根基

  初心如磐守正致远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前身为山东省烟台粮食学校。1975年,应国家粮食行业发展之需,学校在黄海之滨成立,以粮油储藏、粮油加工、计划统计、财务会计4个专业为起点,在烟台市牟平区临时校址的简陋条件下拓荒创业,后迁至芝罘区逐步扩建。建校第一年,学校仅有30名教职工,招收了179名工农兵学生,办学紧扣粮食行业需求,教学立足实践应用,为山东省粮食系统培养了首批技术骨干,奠定了学校“兴粮报国”的坚实根基。

  改革开放为学校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1986年起,学校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不断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拓展应用型专业,多次承办华东地区粮食学校教学交流会,主编多部行业教材,逐步在职业教育领域树立口碑。1993年,学校被授予“省部级重点中专”称号。1994年,被授予“国内贸易部系统省部级重点中专”称号,为后续跨越式发展积蓄了坚实力量。

  进入21世纪,学校开启跨越式发展历程。2000年,学校被授予“首批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称号。2003年,更名为山东省商务科技学校。2006年升格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在烟台高新区现代化的新校区里实现从中专到高职的历史性跃迁。在新征程上,学校持续巩固粮食行业办学优势,同时向现代商贸、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延伸,构建起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2015年,原山东省粮食干部学校并入,成立济南校区,学校形成“一校两区、山海呼应”的新布局。

  50年来,学校围绕行业改革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核心教育资源,持续拓展和培育办学优势。如今已构建起以大学专科教育为主体,涵盖“3+2”高职本科贯通培养、校企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和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8600人,开设了45个专业。学校连续多年在山东省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于2025年成功跻身山东省“双高院校”行列,办学实力迈上新台阶。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在50年办学实践中的每一次转型、跨越、发展,都与时代脉搏同频,都与国家需求同向,都在把粮食特色擦亮,都在将社会服务做强!

  为粮育才扛稳使命

  深耕教育赋能行业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产教融合是大势所趋。为进一步精准对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服务粮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携手中储粮集团,牵头推进全国粮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全面整合粮食行业产教资源,加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助力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依托于共同体平台,学校与中储粮集团的合作越发密切。2023年以来,中储粮山东分公司开通定向招聘“绿色通道”,实现学校毕业生直接入职央企的重要突破。企业邀请学校教师开展粮油储藏、质量管理等专题讲座,举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0期,503名员工取得职业资格,促进了员工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校企联合开发数字化教材,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企业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共同研发智慧粮仓环境监控系统,实现对粮仓精准“无人化检测”,学校产教融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展现出广阔前景。

  学校主动对接山东省千亿级粮食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以“粮食本色、商务亮色、制造增色、数字底色”四大特色工程推进专业改革和布局,构建起以“粮食储运加工”和“粮油产品数字运营”两大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为核心的“244”专业集群体系,让每个专业都生长在产业链上。

  立德树人、育人兴粮是立校之本。近5年,学校学子在国赛、世校赛中获奖23项,一等奖及金奖8项,其中在2024年世校赛中获得4块金牌,在2025年世校赛中获得3块金牌;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步提升,展现出办学育人高水平。学校获得“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国家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50年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十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涌现出如全国技术能手王毓川、谢金平,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伊振国、梁严方等优秀校友。他们笃行奋进,实干筑梦,在平凡岗位上用坚守与奋斗描绘出多彩的人生画卷。

  向粮奋进拓界联动

  聚力服务砥砺笃行

  面对粮食行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新技术研发应用的迫切需求,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全力做好支撑保障,持续提升关键办学能力,不断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党管人才,聚焦高质量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坚持精准引才、悉心育才、大胆用才、事业留才,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优良生态,打造了一支“高层次人才引领带动、青年人才竞相迸发”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建有1个山东省院士工作站,拥有3名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2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8个省级教师团队和名师。教师荣获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青教赛一等奖、山东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荣誉。近5年,学校开展仓储管理、质量检验等职业技能鉴定与职工培训95期,累计培训5536人次;为各类粮食企业提供技术服务752项,实现涉粮技术服务到款额3760万元。建成粮食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8个、烟台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3个,为教师科研创新提供保障,培育出1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和奖励,为学校走上更广阔舞台打下了基础。

  学校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践行职业教育“走出去”,主动服务我国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和南南合作工作,牵头成立“中国—东盟粮食国际职教联盟”,主办粮食安全及职业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建设“刚果(金)—班·墨学院”,派出3批教师赴海外执教,为海外粮食企业培养了大批本土化人才。2024年刚果(金)职业培训部部长、国民教育与新公民部副部长一行来到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开展访问交流,并与学校签署职业教育合作意向,为学校未来国际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五秩荣光,薪火相传。从1975年的“为粮办学”到如今的“为粮强校”,从为粮食行业培养技术骨干到为现代产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始终坚守职业教育初心,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多彩人生”的育人理念贯穿办学全过程。一代代师生秉承“艰苦创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书写着青春奋斗的篇章,彰显着扎根齐鲁大地、服务粮食行业的责任担当。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不断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向加快建设行业领先、特色鲜明、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目标努力奋斗,持续为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崔志远)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