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渝中区大田湾小学校(以下简称“大田湾小学”)根植山城文脉,承载老重庆历史人文气息,传承和弘扬足球精神,肩负铸魂育人使命,致力于培养阳光有志少年,使其成长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学校靠山而生、依湾而兴,大力开展特色足球教育,将足球精神有机融入校园生活,助力学生迈向广阔未来。学校累计获得重庆市文明单位等多项殊荣,成为区域基础教育改革的亮丽名片。 大田湾小学毗邻新中国首座甲级体育场——重庆大田湾体育场,以四十七载足球教育积淀为基础,创新打造“足、智、多、谋”“四位一体”跨学科课程体系,通过以足球为载体、以智慧为核心、以多学科融合为手段,全面贯彻“人生远足,志在千里”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和综合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注入强大动力,将校园转变为全人教育的“动态课堂”。 “足”:扎根足球文化,夯实育人根基 基于足球运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及学校办学理念、学生特点、师资条件等,大田湾小学深度挖掘以足球为载体的育人内容,着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发“足球运动发展史”校本课程,通过“探秘足球博物馆”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了解学校47年足球发展历程,感悟体育精神;在班级联赛中设置“逆风翻盘”挑战赛,模拟真实比赛中的逆境场景,培养学生“不轻言放弃”的意志品质;构建“基础—拓展—精英”三级足球课程体系,确保每班每周一节足球课,90%的学生掌握了传、停、带、射等基础技能;创新“足球段位制”,设立“铜足”“银足”“金足”等级认证,激发学生持续进步的动力。 “足”寓意丰富的课程和活动,涵盖足球技能训练、足球文化学习、足球赛事参与等多个维度,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普及性的校本足球课程和高级别训练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足球技能,更锤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传承和弘扬足球精神。 “智”:学科融合赋能,激发思维活力 “足球+学科”,让知识“动”起来。学校以足球为载体,整合多学科知识,打破学科界限,融合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等多学科内容,找到学科与足球的连接点,以点连线、以线成面,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语文课程开展“足球人物传记阅读”,学生通过撰写《我的足球偶像》演讲稿,提升了表达与思辨能力;数学课程实施“球场测绘”项目,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计算场地面积,分析射门角度与进球概率的关系;科学课程探究“香蕉球”的流体力学原理,学生通过制作“足球弹道模拟器”,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 智慧课堂,技术赋能学习。学校结合世界杯赛场视频,让学生扮演解说员进行解说,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复盘比赛,培养逻辑思维与决策能力。 “多”:多元协同,构建育人生态 多学科联动,打破课堂边界。学校以足球为核心,在基础课堂中实现学科渗透,如数学课上运用足球场实景教学几何知识;在项目学习中促进学科深度整合,开展“让足球遇到诗”“足球里的数学”等主题探究;在实践平台上强化综合运用,通过“年度足球嘉年华”、学期联赛等特色活动,打造“学以致用”的展示舞台。 多主体协同,汇聚育人合力。校家社协同:邀请家长担任“足球助教”,职业球员进校园分享实战经验,社区提供足球场地作为实践基地。线上线下结合:建立“足球智库”资源库,收录学生创作的足球漫画、战术分析报告等,形成可推广的学习成果。 “谋”:战略视野,谋划学生未来 培养决策力,从球场到人生。在战术课上引入“沙盘推演”,学生分组制定攻防策略,锻炼团队协作与临场应变能力。开展“足球经理人”模拟活动,学生负责球队运营、赛事策划,培养领导力与资源管理能力。 拓展国际视野,连接世界舞台。通过“世界杯文化周”活动,鼓励学生学习各国足球风格,对比中外体育文化差异,写作《足球与世界》观后感。与海外友好学校开展足球文化交流活动,通过组织足球友谊赛、教练训练交流、足球主题艺术创作等活动,深化教育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大田湾小学构建的“足、智、多、谋”“四位一体”跨学科课程体系,既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体育精神,也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当五年级学生激情解说班级联赛,当美术课上诞生的队徽设计在每届球员毕业生仪式上传承,当科学报告揭示“足球训练提升空间认知能力”的实证数据——这一切都表明学校的足球教育已超越运动的范畴,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持续深化课程改革,让更多学生在绿茵场上读懂世界的精彩,成就“自信自强、向上向善”的精彩人生,真正实现“小足球,大世界”的教育愿景。正如校训所言:“拼搏吧,少年!”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每个生命都焕发着蓬勃的活力。 (俞慧嘉 郑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