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邮电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重点、以产出为导向,实施“规划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挖掘课程思政要素、设计混合式课程思政、打造一流课程、构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五位一体”综合改革举措,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培养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健全知识图谱驱动的课程思政体系,推进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规划教师、课程、评价多维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重庆邮电大学注重强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及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设计基础课、专业课、思政课协同的多维立体课程体系,将政治认同、科学素养等融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全过程,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提出基于知识图谱的课程思政体系。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利用讯飞星火大模型规划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按照学生线上自学、线下翻转、师生线上讨论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实现产出导向、慕课翻转、O2O混合式等个性化学习,构建“知识与思政协调、产教协作、知行协同”的教学模式。 挖掘层次式、全方位、多环节课程思政核心要素。重庆邮电大学坚持立德树人,基于知识图谱挖掘课程思政要素关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统一。国家层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层次,彰显“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课程层次,勇担科技强国建设使命重任。教师通过以身作则、以德施教,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课程中通过介绍专业特色和发展、课程作用和相关前沿科技,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责任担当意识,厚植家国情怀。例如,“计算机网络”课程立足我国国情,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融入线上线下教学全过程,形成产出导向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系统化ICT(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设计面向产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重庆邮电大学采用知识图谱技术构建专业课程知识图谱,根据知识图谱中知识点的关联性强弱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提取与凝练。例如,“计算机网络”课程从线上线下两个层面进行教学改革,线上瞄准前沿知识和经典案例进行讲解,丰富课程内容,吸引学生热爱新技术、投身前沿研究;线下针对重点知识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国际化思维,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说服力和实效性,采用多模式有机融合的方式多元化呈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课程知识。 建设优质教材资源,打造一流课程。重庆邮电大学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出版软件定义网络教材,建设在线试题库和在线习题库,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和工程案例资源。深化课程内涵,集聚优质教学资源,“计算机网络”“新一代网络技术及应用”获评重庆市级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推进“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探索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模式,促进“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协同推进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探索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与实施路径,构建国家、社会和学生等多层次的课程思政图谱。 构建“人工智能+”计算机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重庆邮电大学加强专业建设与社会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面向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实现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构建以技术能力为基、以场景思维为轴、以责任意识为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主动对接产业需求,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大数据智能化领域的专业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效果显著。重庆邮电大学从国家、学校、课程三个层次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课程体系,提升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建成了“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建成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视频资源100余个,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赛事获得国家级别奖项30余项,建设的“新一代网络技术及应用”优质课程资源被重庆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10余所学校借鉴学习使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受到华为、腾讯、字节跳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菁英班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水平,升学率为46.7%,学生全部拥有重庆市级科创竞赛参赛经历。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尚凤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