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青岛市北中学以“行”文化为核心,打造“思源、笃行”德育品牌,践行“至诚臻美,创见未来”校训,设计基础性、拓展性、发展性课程,推行分层走班教学和双轨导师制,形成全环境育人体系。2020年10月,学校挂牌成为青岛市九年制第三实验学校,2022年8月被纳入青岛市强校提质序列,获得全国家校共育创新实验校、山东省绿色学校等称号。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校始终将数学学科发展置于教学工作的突出位置,强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培育学生数学学科学习的关键能力,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学校以“强基础、促创新、育人才”为目标,从资源保障、团队建设、平台搭建等维度发力,为数学教研组的成长与突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学校的支持下,在校长张青涛、副校长彭玉美、数学教研组组长周雅娟的带领下,数学教研组在实践中探究出了“单元复习课变式教学法”。 学校以往的数学教学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缺乏有效的学情诊断技术,难以找准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二是缺乏必要的教学支架,难以引领学生经历高效的深度学习过程;三是缺乏变式体验的策略系统建构,难以有效助推学生迭代最近发展区。针对以上难题,学校数学教研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创新,最终形成了富有成效的“单元复习课变式教学法”——在单元复习课或者阶段复习课中,以学情为依据,通过设计合适的“母题”,并对“母题”不断进行变式开展教学。 变式教学可以通过改变问题的外延获得对问题的多角度理解,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多层次关系。同时,也可以设置程序化的问题模型,铺垫层次化的问题串,进而形成解题策略。此外,数学教研组还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设计,帮助学生获得问题解决的特定经验。 变式教学的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理解和体验学习内容的本质,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实现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真正统一。 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学校数学教师运用“一题多解”方法,其核心是通过不同思路解决同一问题,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灵活应用能力。在复习时,数学教师串联起“算术思维”“方程思想”等不同知识模块,建议学生优先掌握基础方法,再尝试拓展思路,重点关注不同方法的逻辑差异和适用场景。 “一题多变”是高效串联知识、提升学生应变能力的核心方法,其核心是通过改变题目条件、结论或场景,让学生在变式中掌握一类题的解题逻辑,而非孤立记忆一道题。 复习课中的“多题一解”,其核心是提炼不同题目背后共通的解题思路、方法或模型,用同一核心逻辑解决一类问题,实现知识的归纳与迁移。具体步骤为:一是找“共性”,解完一组题目后,先分析“都用到了哪个核心知识点/模型”;二是定“通法”,总结这类题的固定解题步骤;三是练“迁移”,尝试用总结的“通法”解决同类新题目,验证思路的通用性,避免陷入“一题一法”的碎片化记忆。 数学教研组在实践“单元复习课变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创造性地利用学生在日常作业和检测中的错题资源 数学教研组通过整理和分析资源,明确学生的易错点和掌握不扎实的知识模块,作为复习课开展的学情基础。数学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超越自己目前发展水平的学习机会。同时,教师也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进入其最近发展区,从而促进他们学习进步、全面发展。 2.注重学生开放性、发散性思维培养,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数学教研组为学生提供多种有利于其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支架”,并借助“支架”进一步使学生深层次理解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合作、沟通、讨论、良性竞争的教学课堂文化。学生在这种文化的潜移默化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可变的探索过程,激发学科学习的兴趣,促进高阶思维发展,习得深度学习经历,最终使自身的学科素养得到极大的提高。 3.多角度诊断学情,找准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 数学教研组通过多角度诊断学情,准确掌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提供多层次的教学支架,引领学生经历高效的深度学习过程。基于变式体验的策略系统结构,助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不断迭代。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渗透,使得学生在构建知识和方法系统时,达成更紧密的统整与融合。 数学教学理念的更新,点燃了教师的科研热情,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他们主动探索、质疑讨论、自主变式,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这改变了以往数学教学按照“知识讲解、案例分析、习题练习”的固有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培育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使得学校数学教研组能够结合新思想、新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体现大单元教学的重要价值。 在初中数学课程设计过程中,数学教研组立足大单元视角,创新构建教学内容框架,不仅从单元角度出发为学生整合课程内容,而且还适当导入其他方面的信息,引领学生综合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让教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其设置学习方案,并且让学生主导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学校还积极支持数学教研组搭建多样化育人平台。依托数学教研组力量,学校开设了“数学思维拓展”“数学建模”“几何画板”等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每学期,数学教研组都以“亲近数学,挑战数学,学好数学”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节活动,旨在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体验到数学思维的魅力,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学教研组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学生在各类数学竞赛中表现优异,多次获得奖项,进一步彰显了学校数学学科的育人成效。 深耕不辍,方得始终。学校对数学教研组的鼎力支持,不仅推动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更为学校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校将继续聚焦数学教研组的发展需求,助力数学教研组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再创佳绩,为培养更多具备数学素养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仇世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