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湖南城市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主动对接区域电子信息产业链,深化产学研融合,政校行企多方协同,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 围绕一流人才培养和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搭建“智能、智造、智慧”平台 湖南城市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坚持学科交叉融合、政校行企协同,共同打造集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实践共同体与平台。2017年,学校与湖南省益阳市政府部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湖南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校企创新联动,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湖南科瑞特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知名企业共建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现代产业学院等10个省级产学研创新平台,积极融入华为生态圈。依托“智能、智造、智慧”平台,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项目申报等方面深度融合,为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与技术支撑。 对接“世界电容器之都”相关产业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湖南城市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服务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对接益阳“世界电容器之都”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需求,深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完善育人机制,构建“三对接、四协同、三双教育”的“三四三”人才培养模式,即:学院对接行业标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企业岗位需求,精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创新政校行企四方协同的产学研融合育人机制;采取“双导师+双路线+双课堂”的培养方式,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担学生导师,综合创新实践依托软硬件结合进行项目训练。 校企协同紧密、合作走深走实。学院对照行业标准,结合产业需求,与行业企业多方协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三对接”培养标准,重构课程体系,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鸿蒙移动应用开发课程、共编教材、联合授课。举办和参加“华为ICT人才联盟双选会”,学生进入华为生态圈就业。师生深入企业,形成“见习、实习、就业”“三位一体”模式。企业专家进校园,先后举办了《鸿蒙前世今生》《鲲鹏展翅共筑数字根基》等前沿技术讲座。与中国电子学会和湖南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共同举办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和华为职业认证。校企师资团队共同指导和参与学生毕业设计答辩。校企联合申报立项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2项。 在专业学科建设、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方面成果丰硕 专业学科建设争创一流、成绩斐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先后入选湖南省“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和物理学4个专业先后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与通信工程入选湖南省“十三五”“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 产学研融合持续深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6项、横向项目15项,授权发明专利43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9项。与湖南科瑞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PCB制版成套设备、联合申报并荣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与湖南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科瑞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获得专利授权10余项、联合申报并获批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电容器产业链产教融合项目。校企合作研发的高端LED照明用铝电解电容器,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以学院教师为骨干组建的湖南环球信士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野生动物卫星追踪技术研发,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已成为该领域的龙头企业,数次被权威媒体报道。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多维并行,成效明显。在校学生90%参与创新项目训练,学科竞赛成绩优异。近年来,在电子设计竞赛、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企校协同创新大赛等比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600多项,其中,国家奖励111项;立项大学生创新项目120多项,其中,国家级别项目14项;学生发表论文4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通过行业企业认证人数多,其中,通过华为云人工智能开发者认证和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人数累计超2400人、通过华为HCIP认证2人、通过华为HCIE认证1人。 (蒋冬初 邓杨保 祝秋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