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4 星期二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科技赋能 让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
张祎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作为教育部门正式批准的首批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始终秉持开放前沿的办学眼光,准确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围绕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思政教育创新变革,以科技创新力量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为学生搭建全方位、沉浸式的学习成长环境,致力于培养“外事知识全面、外语水平突出、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作为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高度重视硬件设施建设,改变教室与实验室割裂的状况,改造集“动脑—动手”“教—训—练—做”于一体的沉浸式教室,建成54个理实一体沉浸式教室,改造102个传统教室为沉浸式教室。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虚拟仿真教学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达4万平方米,涵盖14个虚拟仿真实训室,既能系统汇总各类思政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兴趣特点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推送有针对性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又能基于AI(人工智能)驱动的教学机器人和虚拟助手,支持实时对话交流、在线学习反馈指导等,为学生营造沉浸式思政学习环境。此外,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还立足胶东地区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组织思政教学团队深入调研,挖掘适合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红色文化元素,并借助VR(虚拟现实)技术,将胶东育儿所纪念馆、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等实体性的红色教育基地转化为虚拟化的思政体验场馆,让学生在学校即可参观革命历史遗址,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其一,引入混合式教学。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改变单一的理论灌输模式,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依托慕课、“学习强国”等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课堂教学。例如,山东外事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引入VR体验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上讲台,或从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角度入手,用鲜活的历史故事、生动的历史画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与相关资料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思考,并制作展示相关课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和解惑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历史事件的经过,提高了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能力。其二,探索情境教学模式。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聚焦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探索更多符合时代特点和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方法,依托现代科技力量推动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变革,打造可感可触的思政课堂。例如,依托思政VR实训室打造立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历史事件,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思政VR实训室采用3D场景建模、虚拟仿真技术,能够立体化、全方位还原红军长征时期的地形地貌、战场环境和行军路线,学生配合使用VR设备即可体验红军战士长途奔袭、排兵布阵、浴血奋战的过程,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中,深刻体验战争的紧迫感、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赋能校园环境建设

  提升思政教育管理成效

  现代数字科技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为创新思政教育管理模式、延伸思政育人空间提供了较大便利,有助于思政工作者借助大数据技术实时了解学生动态、校园安全与舆论动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举措,提升思政教育管理实效性。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依托元宇宙研究院技术,以校园物理空间为蓝本,打造了一个高度仿真、动态交互、沉浸授课的数字智能体综合平台,全面赋能学校思政教育。例如,利用人脸识别与大数据分析,实现校园内实时在校人数智能统计,同时基于大数据与AI算法,模拟校园内人流分布与移动轨迹,为校园规划、安全预警及应急疏散提供支持;通过摄像头状态监控,动态展示校园内摄像头的工作状态及可用数量,增强校园安全监控能力。同时,集成智能火灾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情,立即触发应急响应机制,确保校园安全无死角。此外,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还借助各类媒体资源宣传正能量青春故事、大学生校园生活、典型人物故事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例如,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直播学校2025年毕业典礼,全网总浏览量超过150万次,生动展现了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的办学理念与良好形象。

  建设优质师资队伍

  增强思政教育发展动力

  教师队伍是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与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还要切实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打造丰富生动的思政课堂。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充分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技术手段,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的智慧教学技能培训,致力于打造一支既精通思政理论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双师型”思政工作队伍。例如,在思政VR实训室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向思政课教师详细介绍实训室的软硬件构成、运行机制、教学资源库,以及如何运用元宇宙教学平台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推进思政课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提升新入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思政教育改革,设立专门的创新激励奖,对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团队和个人给予奖励,并在评优评先中予以倾斜;鼓励教师将优秀的在线课程、虚拟仿真项目等作为教学成果进行申报和推广,形成了“鼓励创新、支持探索、宽容失败”的良性氛围,为科技赋能思政教育创新实践提供内生动力。

  未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按照“中西合璧、知行合一”的校训,充分发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构建起系统完善的数字思政育人机制,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与效率,为国家对外开放事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切实将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模式创新的一流职业本科大学。

  (张祎炜)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