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星期三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创新育人模式 培养应用型机电人才
蔡灿 韩传军 覃鸿飞 谌贵辉

  面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需求,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在南充校区积极探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案,以四川省教育部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油气装备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群建设研究”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和“教学—学科竞赛—科普”“三位一体”机电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引,通过长期实践,精心构建出“教学—学科竞赛—科普”“三位一体”的高质量机电类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机电类专业高质量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

  构建全过程培养方法,扎实建设人才培养平台

  学院创新建立了“教学—学科竞赛—科普”“三位一体”融合式机电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贯通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学院创新构建出“理论学习—应用训练—参赛实战”全过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推进“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专业课程群建设,加强“机械制图”“电工电子”等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学院与南充校区联合设立科技竞赛基金,高标准打造“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创新社团”“开放性科创实验室”“学科竞赛实验室”“科普教育基地”五大科技竞赛平台,为“问题发现—兴趣激发—能力培养—创意实现—精神塑造”的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保障。持续建设“柚见蓝天”科普团队和南充市飞行器与机器人科普基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社会奉献精神。2016年以来每年开展科普活动20余场、服务学生1.2万人次,孵化学生创业企业5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人才培养效果。

  拓展高质量本科育人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南充校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提高应用型机电类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制定了教学育人质量提升三年计划,在机电专业大力开展师资、教材、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多层次的教学交流,提升了南充校区机电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院延伸管理初期,到山东大学等高校开展专业培养方案调研,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延伸”指导培养方案反复修订。邀请学院部分优质师资和校外专家定期到南充校区交流,选送部分优秀青年教师到一流高校及团队访学交流,促进机电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在机电专业制定了教材、课程建设三年计划,组建“机械设计基础”等2个基础课教材修订团队和3个教学团队,其中“智能传感与测试技术”教学团队出版教材1部,获批校级课程建设立项1项,获全国教学竞赛奖项3项。

  发挥政产学校地合作优势,构建机电育人生态

  机电工程学院在南充校区长期得到了“属地校区”“属地企业”“属地政府部门”和“属地产业”(以下简称“四属地”)的大力支持,这是“属地办学”的特色与优势。

  学院充分利用“四属地”校地合作优势,与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等30余家属地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先后建成国家教育部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南充市机器人工程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等校地合作平台,获批四川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加强与南充市临江新区以及南充市多部门的合作,深入临江新区新能源产业园、仪陇县、营山县等地开展科技对接服务,面向南充市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汽配等关键产业共建科研平台和产业链专家服务团,开展学生生产实习以及科普活动,形成教师服务产业、学生熟悉产业、学生留南充就业的良性循环态势。充分发挥“属地保障”政产学校地合作优势,构建机电育人生态。

  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在南充校区将持续深化专业建设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多措并举齐发力,着力培养更多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卓越创新能力的机电类人才,为我国能源产业与机电装备行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蔡灿 韩传军 覃鸿飞 谌贵辉)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