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肩负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培育“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与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的重要使命。南京艺术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历经近50年深耕实践与探索,构建起以高水平学科平台为依托的完备学位授权点体系。学校现有艺术学、交叉学科(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博硕授权点,以及音乐、舞蹈、美术与书法、设计、戏剧与影视5个专业博硕授权点。自2022年以来,南京艺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和时代要求,通过“文化筑基、学科牵引、多维融创”,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文化筑基 在守正创新中重构学科人才培养新体系 围绕“坚定文化自信”“两个结合”“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等重要论述,重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在博士、硕士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以文化筑基形成“五环贯通”的新课程体系:一是整合创设学科通识平台课程,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融入新时代文化、社会及技术语境下的关键知识点,推动跨学科融合;二是构设中国文化主体性课程,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媒介艺术与中国叙事”等课程,溯源文化基因与哲思体系,强化文化根脉认知;三是专设人工智能交叉课程,以“跨媒介创新与数字技术”“设计与人工智能”为载体,融汇技术思维与未来素养,助力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对话;四是增设艺术人文与商业管理融合课程,如“文化经济学”,拓展前沿实践场景与平台,提升人才综合适配能力;五是特设南京艺术学院文脉特色课程,通过“中国书画美学”等课程实现文脉传承。 学科牵引 在分类培养和艺科融合中完善课程内容 紧扣数智时代需求,新增人工智能创作、展演及非遗传承等课程方向;针对不同培养类型,强化分类特色,实现“学术型更重理论深度、专业型更重实践能力”。在传统美术、音乐等专业,数智课程侧重“技术赋能创作”,如音乐专业融入音乐信息检索与生成技术;在设计、传媒专业,侧重“跨媒介创新”,如设计专业探索AI辅助设计逻辑,让数智科技与专业特质深度适配。 通过构建开放协同模式创新教学模式,以项目制课程为纽带,联合行业资源设计实践课题;依托前沿科技工作坊,如与阿联酋人工智能大学合作“音乐人工智能大师工作坊”,围绕“音乐—视频交互技术与界面设计研究”“中国音乐的MIR(音乐信息检索)与生成探索”等主题,组建设计、舞蹈、美术与传媒跨学科教学团队,打破传统课堂边界;设立联合实验室,搭建“技术基础—实践应用”完整通路,借助开放资源与业界优势拓宽学生能力边界。 同时,学校以学科目录调整为契机,通过学科交叉与培养方案重塑释放综合优势,围绕重大文化主题开展联合研究与创作;推进艺科融合范式重构,新设“媒介艺术与中国叙事”等文化传承主体性课程、“跨媒介创新与数字技术”等技术整合创新性课程,开发“中华生活美学基因库”“中华文明全球传播表示符号库”等重大基础教研资源,其中“城乡环境可持续设计”入选国家教育部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为艺术类研究生教育提供可借鉴的课程与资源样本。 多维融创 以立体化平台矩阵赋能拔尖人才培养 在团队交叉层面,建设艺术+科技、艺术+管理等跨学科专业方向,设置交叉课程模块,引导不同方向导师、研究生组队,通过省校两级研究生创新实践项目推动跨界协同研究,培养复合型思维与协作能力。 在科教融汇层面,以重大课题为牵引:围绕中华生活美学思想及其当代设计、中国画学研究、中国传统美术当代复兴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将研究生培养各环节与课题研究深度绑定,在构建中国艺术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探索科教产教融合范式;依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的“艺术与科学”学术合作平台,开展艺科融合、人文科普教研项目;借助中国文化传承与数智创新实验室,推进轨道交通、非遗捕捉、数字昆舞等产业项目研究;成立苏州研究院,参与大运河记忆社会美育、中国乡村记忆工程等国家及区域重大战略项目,通过聚焦产业领域与跨界实践,锤炼研究生研究、创作与表达能力,提升其在中国文化叙事场景中的应用素养。 在产教融合层面,整合优势资源搭建实践平台:联合头部企业、院所共建产学研平台,开展项目式实践教学——与南京博物院共建数智文化保护展示研究院,与3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建研究生工作站,结合“数字时代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活态化研究与实践”等上百个教学案例,培养学生文化叙事、技术赋能与产业转化能力;在数字艺术领域,与江苏原力动画共建“3D动漫制作工具链研发与服务文化和旅游部门技术创新中心”,以“艺术创意+技术研发”双轮驱动,为研究生提供行业前沿实践机会,同时形成校企协同创新范式。 此外,平台矩阵还延伸至国际传播领域,面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创建“本土根基—全球视野—未来导向”的人才成长机制。通过与国际机构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搭建“生活美学”“汉字文化”“和平艺术”等全球文化叙事平台,实现从“区域培养”向“全球布局”的战略转换。新设项目式课程和前沿科技工作坊,提升学生运用中国智慧回应世界命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艺术类创新人才。 通过持续改革创新,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相关经验多次被国家媒体报道;研究生教材被国内数十家高校采用;设计学、艺术学、文化产业青年学者论坛等成为艺术类研究生培养和学术交流标志性平台;深入实施中华文明基因工程,师生创作设计在20余项国家项目上得到应用;积极打造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与学术话语体系,主办联合国中文日“和合共生汉字艺术展”、国家教育部门语合中心波兰“汉字艺术生活美学展”、国家语委海峡两岸与港澳大学生汉字创意大会等交流传播项目20余次,建成“感知中国文明互鉴”系列品牌活动,同时还作为江苏省艺术学类研究生教指委主任单位,形成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研究生培养“南艺模式”。 (张凌浩 张捷 蒋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