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 星期四
集美大学
把学生社区建成学生成长的“加油站”
邵智怀

  近年来,集美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嘉庚精神,筑牢“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堡垒,全方位建设15个学生社区工作点,打造时时、处处、人人育人的共同体。

  思政工作的加油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坚持让思政力量下沉,积极搭建沟通桥梁。建立“校—院党政领导与学生定期交流座谈机制”,举办“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与学生面对面”“校—院领导与学生话成长”等活动,学校领导走进社区分享经历,结合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健全问题督办机制,及时解决学生需求。

  学校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引领+服务”的学生社区党员网格化管理模式。学校设立“兼合式”党支部,搭建学习宣讲平台,让党的理论深入社区。同时设立党建工作室、党建文化墙等党建工作平台,打造“党员先锋岗”“党员工作站”,推动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等先进基层党组织进社区服务。此外,学校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嘉庚精神、“诚毅”校训融入社区文化;结合学科特点,设置数理、民俗、体育等主题文化体验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学习的加油站:导师和院士进社区辅导学业

  学校坚持邀请两院院士、时代楷模、专家学者进学生社区,开展“共话理想”活动,以亲身经历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通过“名师工作室”“教授与你说”等平台传授知识方法,培养学术道德。

  为了促进师生互动交流,集美大学提出,让教师走出办公楼,到学生社区去办公与育人。现在,教师进入社区,辅导学生写论文以及参加各种竞赛,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工作。

  2025年6月16日,学校在印斗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院士面对面”学科竞赛专题辅导培训。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张殿昌作为讲评嘉宾。活动中,学院学科竞赛项目成员代表就团队项目进展情况、主要内容以及创新亮点进行现场汇报。桂建芳、张殿昌从技术原理呈现、产业痛点剖析、项目名称立意、路演重点等多个维度,对各项目进行细致点评与专业指导,为项目优化提升提供了宝贵建议。

  2025年1月,2024级“数学拔尖人才苏颂班”数学素养拓展营开营仪式在学生社区举行。这是学校推进专业进社区的典型案例。在活动中,教授谢加良以宏观的视角讲授了《学会学数学——整体把握“数学拔尖人才苏颂班”课程的基本脉络》,系统介绍“数学拔尖人才苏颂班”的设立背景与培养模式,梳理了数学专业课程的基本脉络,并针对学生近期面临的困惑进行解答指导;教授高峰聚焦《数学分析》、教授朱荣坤围绕《高等代数》等教材内容展开论述,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就业的加油站:家长和校友进社区引导就业

  学校聚焦就业成长需求,助力学生职业发展。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小型双选会引入社区,举办“学长讲就业”“行业先锋说”“职场面对面”等活动,从职业规划入手,提升学生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2025年5月,漳州市龙文区统计部门工作人员陈俊毅以一名学生家长的身份走进学生社区,为学生带来一场关于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等方面内容的专题讲座。陈俊毅认为,在生活中,父母与子女可以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弥合因身份、年龄产生的距离。同时,陈俊毅还从政治素养、知识体系构建和道德修养3个方面阐述对公职人员基本素质的理解。

  2024年10月,理学院在墨染书院举办“我与企业家面对面——筑青春之梦,燃时代之光”校友论坛。会上,光电专业2008级校友、厦门青叶智能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福生和物理专业2010级校友、福建国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教育市场总监张佳良两位企业家,围绕创新创业、职业发展等话题展开交流。他们鼓励青年学子要勇于追梦,并强调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活动现场互动氛围热烈,学生积极提问,企业家校友耐心解答。

  生活的加油站:学工力量进社区服务学生生活

  学校让学工力量扎根一线,积极融入学生生活。实行专兼职辅导员住楼值班制度,与学生同吃同住,在实践中锻炼和考察辅导员工作能力。精心遴选辅导员工作室、思政精品项目进驻社区,将思政工作与学生兴趣培养有机结合。学校优化社区“接诉即办”服务模式,通过“小集帮帮”、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后勤服务热线等,推动职能、教辅部门服务力量进驻社区,构建“学生反映—集中转办—限期反馈—跟踪问效”工作闭环,提高服务供给力,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聚焦精准帮扶服务,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学校精准实施经济、学业、心理等帮扶工作,开展勤工助学、二手书回收、团队辅导、朋辈互助等活动,实现社区“‘一站式’集成、网格化管理、精准帮扶”。(邵智怀)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