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星期三
赛教融合强师能 机制创新促发展
——宿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改革探索
姜丽丽 肖艳 梁淑华

  宿迁学院始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为引领,通过“以赛促教、以训促教、以研促教”多措并举,构建“院赛—校赛—省赛—国赛”四级竞赛体系,设置新教师组、基础课程组、专业课程组、思政课程组及模式创新组等多赛道分类竞赛,覆盖全体教师。通过校赛建立“训练营”机制,实施精准培训,大力选树教学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驱动课堂教学革新。经济管理学院依托省级京东现代产业学院,聚焦教学质量、教师发展与教改实效,深化特色实践,构建“机制驱动—平台赋能—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教师教学能力与育人水平提升体系,有力支撑学校应用型地方性高校建设。

  机制驱动

  深化赛教融合,激发教学创新动能

  面对教学创新不足、课堂变革推进缓慢,以及与产业实际需求衔接不紧密等现实难题,将教学竞赛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的“练兵场”、教学改革的“推进器”以及产教融合的“黏合剂”,着力构建常态化以赛促教的工作机制。

  平台常态化,变“突击”为“日常”。打破传统竞赛的“集中突击”模式,搭建全周期、全覆盖的“赛教融合”平台。在学校的四级竞赛体系基础上,学院注重在与京东产业深度协同的课程中,如电商运营、供应链管理等,将产业前沿需求直接融入赛事设计,使竞赛成为产业发展的实时“镜像”。产教协同化,融“价值”于“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专题培训、电商实战教学设计大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引导教师将价值引领与产业实际需求融入教学全流程,增强课程的产业育人功能。示范引领化,从“个体”到“全员”。发挥教学名师、竞赛优胜者以及企业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带动全员参与、全员提升。

  多维赋能

  构建成长梯队,厚植能力发展根基

  推动教师从“参赛型”向“能力型”转变,注重机制保障与资源供给双向发力,构建覆盖教师成长与产业服务全过程的多维赋能链。

  定期邀请教育名家、企业高管与行业专家开展讲座、工作坊,持续推动理念更新与教学创新,使教师了解产业全新动态与前沿技术。教研协同,构建以“教学沙龙—集体备课—团队共研”为核心的教研共同体,营造“研教结合、合作共享”的教研氛围,围绕产业项目开展教学与研究。梯队培养,通过“传帮带”、教学观摩互评以及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形成“团队联动、比学赶超、梯队传承”的发展格局,实现“团队联动”与“个体成长”同步跃升。

  闭环管理

  健全长效机制,筑牢可持续发展基石

  构建教师教学能力与产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路径,推动改革从“项目驱动”向“系统升级”迈进。

  评价强导向,完善教学能力与产业服务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将教学竞赛成绩、课程建设成果、教研参与情况以及产业服务项目成果纳入绩效考核与职称晋升,强化“教学为本、服务产业”的制度导向。闭环促优化,建立“竞赛实践—反思总结—优化改进—教学应用—服务产业”的闭环机制,实现优秀成果回归教学现场与产业服务一线,从案例经验向制度规范与产业服务标准转化,使竞赛成为教学质量螺旋上升的阶梯。系统谋长远,构建“教—赛—研—评—产”“五位一体”发展机制,将学院层面的教学改革规划、产业服务规划与教师个人发展路径有机衔接,实现教学改革与产业服务由“外驱推动”转向“内生自觉”、从“单点创新”到“整体跃升”的转变。

  成果转化

  聚焦育人质量,彰显改革综合实效

  教学改革与产业服务成效要落细到课程、落实到课堂、落地到人才培养与产业服务全过程。学院坚持成果导向,实现协同增效。

  竞赛显成效,在围绕京东产业相关领域的教学创新大赛中获江苏省特等奖等优异成绩,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100余项。课程提质量,聚焦课程思政、“金课”建设与产教融合,推进“十百千工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校级优质课程以及产教融合课程数量众多,教材立项与典型课程思政案例与产业紧密相关。教研结硕果,主持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省级教改优秀案例多项,发表教研论文覆盖教学设计、课堂互动、实验教学以及产业服务等多个维度。学生强能力,获A类学科竞赛奖项120余项,部分创业项目成功孵化落地,呈现“教师强,学生优”且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同频共振格局。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赛教融合、以质提效”改革路径,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姜丽丽 肖艳 梁淑华)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