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星期二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梅里幼儿园
让儿童站在中央 点亮生命之光
无锡市新吴区梅里幼儿园园长 周燕

  一所好的幼儿园就像“一方池塘”,每个孩子在其中如鱼得水,愉悦自在;一所好的幼儿园,当以爱为土壤,助力孩子在乐玩与悦学中发现自我和探索世界。无锡市新吴区梅里幼儿园切实尊重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儿童站在教育正中央,点亮他们生命的光。

  看见儿童:在记录中读懂童心

  当春风吹起窗帘,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用“风吹在脸上像挠痒痒”“风是个音乐家,它一吹,彩色纸条就跳起舞来”描绘对风的感知时,教师悄然拿起笔和相机,将这些稚趣的语言、灵动的想象一一记录。在梅里幼儿园,教师将“记录”视为看见儿童的重要通道。他们坚信,儿童的每一次表达,都是对世界的独特视角与理解,需要被用心捕捉、准确解读。因此,梅里幼儿园开启了“记录童心——童‘话’视域下儿童项目活动的自主建构研究”,在主体多样、形式多元的“童心”记录过程中与儿童进行深度对话和互动,从而发现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并让其成为儿童项目活动开发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当教师记录了孩子们谈论风的语言表达,发现他们对风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由此,教师初步形成了“追风”项目活动的脉络与方案。在第一阶段“寻风”过程中,孩子围绕“风在哪里”“风是什么样子的”等问题展开探索,并把自己的探索结果用图画下来、用话说出来,如有的画了许多彩色纸条和音符,说“风是个音乐家,它一吹,彩色纸条就跳起舞来”。在孩子自己记录的“童心”里,教师感受到日常生活与游戏是其自然的学习场,且“风是流动的”“风能推动物体运动”等特点,孩子也已在自主探索中自然积累,由此,教师将下一阶段的探索重点调整为“在玩风中探究风向与风力的问题”。在项目尾声的某一天,广州发生了龙卷风,这一事件又让孩子主动发起话题。之前说风像给自己挠痒痒的孩子说:“风也会发脾气,发脾气的时候会把大树吹倒,会把房顶掀翻。”曾形容风是音乐家的孩子说:“龙卷风喜欢跳舞,它到处找舞伴,但大家都躲得远远的,谁都不想做它的舞伴。”教师从中看到了孩子的成长需要,鼓励他们通过看新闻、做调查等方式,更完整、更立体地了解风的种类、特点等,后续又围绕“风的力量”展开探讨。

  正如上述案例,项目推进的每个阶段,教师均能通过“记录童心”来看见儿童的需要、发挥儿童的力量,这种意义时刻里的“童心”,串联起“看得见”的成长轨迹,让“儿童站在中央”的理念渗透在每一次观察、每一页记录中。

  对话儿童:在诗性联结中建构世界模样

  赏梅花、放纸鸢……这是“梅里雅集”里的场景,孩子走进大自然跟着经典诗词玩游戏。梅里幼儿园关注儿童与自然、生活充分对话过程中的审美趋向,让生活实境的“绮意”与儿童内心的“情意”不断往返交互。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主要通过“由诗入生活画面”和“由生活画面到诗”这两个实践维度入手。一方面,通过经典诗词打开儿童意义建构与周围世界之间的通道;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渗透儿童的主观意志,并鼓励儿童产生体现不同个体特点的具象化表达,自然长出儿童的诗。既因“诗”让儿童生活更丰富,又因丰富的儿童生活而成“诗”。《咏鹅》是孩子耳熟能详的诗,孩子们发现幼儿园里的小鹅与诗中描绘不同,由此开启每日观察、陪伴小鹅的旅程。他们调查小鹅的习性并为其配餐,邀请家长一起为小鹅搭建新家……在陪伴小鹅长大的过程中,他们见证了羽毛由黄变白,叫声从“啾啾啾”变成了“鹅鹅鹅”。当小鹅在池塘里游泳时,更是看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生动画面,真正理解了诗词意境。“小鹅,长出白色羽毛,像穿上了公主裙”“小鹅乖乖,翅膀拍拍,走路摆摆,游得快快”……如诗的话语,是孩子见证小鹅成长后真挚的情感表达。

  梅里幼儿园让诗词成为儿童与世界对话的媒介,孩子在诗词与生活的交融中自由探索,与世界深度相遇,多元认知世界,逐步形成诗意的生活态度,尽显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温度。

  联结儿童:在情境游戏中重塑教育生态

  走进梅里幼儿园,200平方米的“梅里印象”文化体验馆时而是梅里古镇沙盘的制作场,时而是泰伯庙庙会习俗的再现场、养蚕编织的操作场……环境材料与游戏内容均随儿童当下兴趣动态调整。班级、专用教室、户外场地,也都为儿童提供了文化体验的平台。梅里幼儿园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的思考、对儿童认知学习特点的再认识,以“文化向下扎根,童心向上舒展”为目标,以“基于‘文化旅行’的情境游戏开发”为实践抓手,将红色文化、本土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游戏场域,重构幼儿园教育生态关系。

  大班孩子在参观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后,对英雄事迹产生浓厚兴趣,回到幼儿园,他们自发在班级、美术馆、小剧场、户外等多个场所设计情境游戏。在班级阅读区,孩子们将自己了解的新四军故事画成连环画,开展了红色故事分享会;有的孩子则用积木、纸箱等材料在建构区搭建了战壕、碉堡等,并和同伴讲述在这个战场上可能发生的战斗故事。在幼儿园美术馆,孩子们用纸箱、吸管等材料制作“武器装备”,并拿上这些道具在幼儿园小剧场演绎。在户外树林、山坡,孩子们设置了“战地医院”,分角色扮演医生、伤员等;还结合障碍桩、轮胎、爬梯等材料,设计了送情报的路线,有的扮演情报员,有的扮演敌人,玩起了送情报的情境游戏……这些或迁移模拟,或创造衍生的情境游戏,体现了孩子们对红色文化的主动理解与创造性表达。在游戏的过程中,文化是儿童主动对话、深度互动的鲜活资源,教师是儿童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

  在“基于‘文化旅行’的情境游戏”这一实践场域中,儿童、教师与文化环境共同构成充满生命力的教育生态系统。三者通过具身参与、协作对话、场景共创,实现了多元主体的深度联结和教育生态的共生共长。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爱被看见。梅里幼儿园深入践行“诗画美里润童心”的办园主张,落实“雅慧立美向未来”的办园目标,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看见儿童的真实需求,支持儿童的学习成长,用爱与智慧点亮颗颗童心,放飞梦与希望!

  (无锡市新吴区梅里幼儿园园长 周燕)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