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改风采
2025-08-31 星期日
邯郸科技职业学院
创建“四维协同”体系 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
于保国

  作为一所扎根燕赵大地的年轻高职院校,邯郸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探索构建“四维协同”“大思政”育人体系,整合思政课堂、党团引领、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一站式”社区服务四大维度,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5年来,学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思政育人之路,为高职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邯郸案例”。

  筑牢思政课堂主阵地,奏响育人主旋律

  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学院推行“领导教、共成长”思政育人模式,领导班子成员结合个人学科背景与履职经历分配思政课讲授任务,增强了教学权威性和说服力。思政课程从最初的2门逐步拓展到现在的7门,足额落实14学分、224学时的教学任务,构建了系统完备的“补钙铸魂”课程体系。引入情境模拟、“电影+思政教学法”等新颖形式,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建设课程微平台,拍摄思政微电影等网络数字形式,实现宣传教育全覆盖。5部作品分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及微电影展示活动一、二、三等奖,6部作品入选省级课程库与案例库。着力用好燕赵红色资源,打造“行走课堂”,到一二九师陈列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西柏坡等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累计派出160支调研队、近8600名学生开展假期返家乡调研,引导学生在“学思用”中重温红色历史,深化国情教育,3部学生作品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道二、三等奖。

  党团建设引领“大思政”实践,浸润青春“红”底色

  学院坚持党建带团建,提升基层党团组织活力,打造了“太行花”“红烛天使”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学生党团员、“青马工程”学员等骨干的带头作用,选树典型彰显榜样力量。团委组织开展“毛泽东诗词诵读大赛”“网上重走长征路”等红色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思政教育氛围。举办“笃行杯·我心中的思政课”微视频大赛,选送的3部作品分获“大学生领航计划”一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组建“星火研习社”“党史研学社”等思政类社团,通过红色观影、党史知识竞答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5年来,累计开展活动60余次,参与学生8000余人次,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36份,5项活动在“调研河北”等比赛中获奖。

  打造精锐辅导员队伍,锻造育人主力军

  辅导员是“四维协同”“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关键执行者与黏合剂。按照1∶200的师生比例足额配置专职辅导员,遴选部分高素质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同时聘请社会各领域先进人物担任校外辅导员,助力“大思政”育人工作。定期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邀请“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刘岩等进校授课,提升辅导员管理服务水平。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辅导员沙龙等,打造相互融通的“学习、实践、成长共同体”。为进一步提高辅导员思政专业素养,学院落实了三项举措:一是专职辅导员全部上思政课,以“润心”为主题,通过集体备课会、教研会、培训会等形式加强思政教学教法研究;二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工作,以“铸魂”为主题,通过主题班会、辩论会等形式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三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锻炼,以“践行”为主题,辅导员牵头开展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益、在锻炼中成长。

  学生社区赋能“三全育人”,夯实“生活思政”

  为进一步补足学生业余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短板,实现“三全育人”目标,学院创新构建了“一核两翼三驱动十中心”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以党团活动为核心,推动“思政进宿舍、党旗飘社区”;构建以“物理空间+数字载体”为“两翼”的双支撑育人载体,在整合学生社区实体资源(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心理健康中心等)的同时,完善线上服务与管理体系(“志愿汇”学生“第二课堂”评价系统、“心理健康服务”小程序等);通过“学习—实践—成长”循环形成“三驱动”育人闭环机制,锻造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覆盖党团活动、心理健康、创新创业辅导、后勤保障等“十中心”功能服务集群,打造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育人生态。

  “四维协同”“大思政”育人体系自实施以来,学院思政工作焕发新活力,学生思想素质全面强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学院先后获得各级优秀组织奖10项,学生在“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赛事中获省级以上奖励80余项。多家权威媒体先后多次对学院的办学经验、育人成效等进行宣传报道,学院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不断完善“四维协同”“大思政”育人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于保国)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