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这对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培养一支富有创新意识、服务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护理学专业人才队伍,以适应新医科战略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围绕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国家战略需要,在江西省一流建设专业的支持下,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系统开展了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思专融通、课程联通、理实贯通”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学生护理岗位胜任力为目标,依托校内、校外两类教学平台,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联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贯通。在此过程中,学院积累了一系列丰硕的教育成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护理人才。 思专融通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引领,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 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通过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岗位胜任力这一培养目标,从素质、知识和能力3个维度,明确了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护理知识与技能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综合要求。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部门”,制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从顶层设计方面保证了各项方案、措施有序执行;通过“训—练—赛”的路径,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将课程思政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各课程、各环节,形成了“教师人人讲育人,课程门门有思政”的良好局面。同时,整合校内外教学平台、师资队伍和校外行业企业资源,建立了涵盖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教学基地、社区、敬老院等在内的联动机制,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这一系列举措既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既强调专业教师的育人责任,又调动了行业导师的参与积极性;既立足校内资源建设,又拓展了校外育人空间,切实推动了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见效,让人才培养真正“实”起来、资源“合”起来。 课程联通 以“全生命周期健康护理”理念为主线,重构知识体系 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以“全生命周期健康护理”理念为主线,重构知识体系,通过整合护理学、老年学、儿科学、营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系统化、整体化的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立体教学资源库,如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标准化病人案例库、临床教学视频等,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互动性;采用“学习前移—虚拟仿真—临床实时互动”的方式,使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无缝衔接,有效缩短课堂与临床的距离,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依托学校中医药学科优势,重构课程体系,打通不同课程间的知识壁垒,实现了必修课程相互促进、必修选修课程相互补充;重点打造“中医学基础—中医护理基础—中医临证施护”三阶段递进式课程模块,强化中医辨证施护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中医学基础”课程中重点夯实学生的中医理论基础,在“中医护理基础”课程中融入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实训等内容,在“中医临证施护”阶段结合临床真实案例,培养学生辨证施护的能力,提升其中医临床思维水平。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既体现学科交叉特色,又突出中医护理优势,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护理技能,真正实现了知识体系“全”起来、课程体系“特”起来。 理实贯通 以“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践育人体系为抓手,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构建以附属医院为核心、教学医院为主体、实习医院为基础、社区医院为补充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临床教学网络。通过系统设计“实训—见习—实习”三级递进式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机融入社区实践、“第二课堂”、志愿服务等多元化实践育人形式,采用床边教学、情境模拟、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临床环境中做到“练中学、学中练、练中用”,实现“早接触护理、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社会”的目的。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将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依托“校地共建”合作机制,创新“专业实践+志愿服务”的协同育人方式,打造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师生深入敬老院、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机构,开展健康宣教、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活动,既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又履行了服务社会的职能。这一实践育人体系通过多层次实践平台搭建和多元化实践形式创新,既实现了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贯通衔接,又促进了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了实践教学“早”起来、实践机会“多”起来。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 育人成效显著。学生思想素质提升,涌现出江西省优秀志愿者等先进典型。志愿服务参与度大幅提高,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屡获国家级别银奖、省级金奖及“龚全珍式向上向善好集体”称号,连续多年获评省级优秀义工团队,并被权威媒体广泛报道。学生专业能力突出,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高,毕业生多就职于三甲医院。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项多,一大批学生获得省级应急救护员证书。 教学成果丰硕。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依托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教师获得省级以上荣誉10余项。课程建设成果突出,获批国家级别、省级、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多门,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教材建设量增质升,出版教材几十部。教学比赛成绩优异,教师屡获国家级别、省级教学竞赛奖。 示范效应鲜明。相关改革成果获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青年培养项目,获得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依托多个课题和项目所做的延续性研究与探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并被权威媒体宣传报道,助力学校医学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取得标志性成果。 (徐义勇 钟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