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体育美育
2025-08-13 星期三
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教育融合之路
——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创立“守艺·十二工坊”品牌

  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高等院校肩负着守护文化根脉、培育时代新人的双重使命。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立足桂东南地区文化沃土,以“守艺·十二工坊”为实践载体,探索出一条传统工艺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根植传统

  十二工坊的文化基因

  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在建院之初便将目光投向本土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桂东南地区孕育了漆艺、芒编、剪纸、茶泡、羽毛画等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这些技艺承载着地域文化的记忆与智慧。学院于2017年系统整合教学资源,正式创立“守艺·十二工坊”品牌,将漆艺、陶瓷、玻璃、金属、芒编、刺绣、扎染、剪纸、茶泡、皮雕、木工、羽毛画12项传统手工艺纳入体系化传承框架。

  十二工坊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活态传承”理念。每个工坊都形成了“校内导师+工艺大师”的“双导师”制,如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指导漆艺工坊,聘请民间剪纸艺人驻校教学。这种机制既保证了技艺传授的原真性,又注入了现代教育方法。在漆艺工坊,学生们不仅学习传统大漆制作技法,更通过分子结构分析,探寻和理解材料特性;在芒编工坊,米字纹、回纹、波浪纹等传统编织纹样被转化为参数化设计模型。这种“科技赋能传统”的教学创新与跨学科融合,使古老技艺在高校土壤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十二工坊的文化探索,更深层的价值在于文化基因的挖掘与阐释。工坊特别开设“工艺文化史”配套课程,引导学生探究剪纸、陶瓷中的哲学思想。一件竹芒编织作品不再仅是实用器物,而是人与自然对话的媒介;茶泡制作也不只是食品加工,而是成为礼仪文化的物质载体。这种文化解码过程,使学生在技艺习得中建立起对中华美学精神的深刻认知。

  育人创新

  传统工艺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实践

  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十二工坊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美育体系: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专业层面,开发了“传统工艺创新设计”等24门特色课程,形成模块化课程群;在通识层面,面向全校开设非遗特色选修课,年选课人数超过800人次;在创新创业层面,设立“非遗文创”专项孵化计划,已培育学生创业团队23个。

  在校地协同育人方面,“守艺·十二工坊”作为玉林市红领巾校外实践基地,构建“大中小美育共同体”,与30余所中小学深度合作,打造出“六艺三跨四阶”特色育人体系。以“守艺传创”为核心理念,通过学艺、传艺、守艺、创艺、精艺、研艺“六艺”联动,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有机统一。通过跨学科、跨区域、跨文化“三跨”资源整合,项目年均开展2000余人次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既培养了高校学子的社会担当,又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以“团队引领—工坊孵化—基地传习—校园落地”“四阶”驱动机制,形成从高校到基础教育的完整传承闭环:高校团队提供专业支撑,工坊研发适龄课程,传习基地辐射资源,最终以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等形式融入校园。玻璃工坊的“南国木棉主题玻璃工艺文创”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在传承传统灯工玻璃技艺基础上,创新性地将木棉花形态等融入火焰塑形,创作出富有现代美感的光影作品。该项目不仅获得第14届中国—东盟“红铜鼓”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学生优秀美术作品,更在创意集市成为爆款产品,实现了教育价值与市场效益的双赢。这种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教学实践,是对匠心传承的诠释,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经验。

  服务社会

  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路径

  在文创开发方面,十二工坊积极探索“非遗+”的多元化发展路径,金属工坊与南宁、柳州等地方博物馆合作开发特色文创产品;芒编工坊与玉林、博白多家现代家居品牌合作,将传统编织工艺应用于家居产品设计,多款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近3年,十二工坊师生共创产品获得外观专利28项,实现成果转化金额逾20万元。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在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方面,“守艺·十二工坊”积极拥抱新技术,作品展现出广阔前景。羽毛画工坊开发AR/VR系统,实现工艺可视化展示与虚拟体验;木工工坊建立传统榫卯结构三维数据库,为中国传统木工技艺传播提供技术支持,并以此开发数字益智教具,让更多的人能够在体验中了解中国建筑工艺的魅力。这种“传统工艺数字化”的尝试,不仅拓展了非遗传播维度,更创造了新的产业价值。

  “守艺·十二工坊”的实践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构建了“文化认知—技艺掌握—创新应用”完整教育链,二是形成了“政校企社”多方协同的生态系统,三是探索出“守正”与“创新”的动态平衡机制。三维建构突破了传统非遗传承的单一师徒制局限,也区别于纯理论研究的学院派路径,将非遗视为活的文化系统而非静止的保护对象,通过教育创新激活其内生发展动力。

  玉林师范学院将文化根脉深植教育沃土,让年轻一代真正成为传统的“知音”与创新的“主角”。未来,“守艺·十二工坊”将从三个维度深化发展:在纵向上,打造“中小学—高校—社会”的终身学习链条;在横向上,拓展跨学科协同创新网络;在深度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效能,形成立体化的发展体系,有效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邱冬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体育美育 03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教育融合之路 邱冬梅2025-08-13 ——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创立“守艺·十二工坊”品牌 2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