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物流学院创建于2011年8月,是临沂大学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商贸物流领域人才培养、优化学科体系布局、服务临沂商城国际化发展而重点建设的特色学院。学院秉持“质量立院、科研强院、人才兴院、特色亮院”的办学理念,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通过政产学理协同、多维要素协同、专业思政协同,精心构建出“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共同体和培养机制,为商贸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立足产业需求 打造特色育人体系 立足临沂商城物流产业优势与企业发展需求,培养高质量应用型物流创新人才成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面向这一需求,学院紧扣区域经济发展脉搏,以培养“品德好、理念新、视野宽、能力强、素质高、后劲足”的物流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目前设有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电子商务3个本科专业,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方向)、物流工程(智慧物流方向)、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方向)3个校企合作本科专业,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电子商务3个专升本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近2000人。依托2项省级教改课题和2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学院优化重构“一体两翼”课程体系,探索实施“N+3+3”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打造“红专并进”素质教育新模式,系统推进了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位一体”协同 全面激发办学活力 学院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了由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学院、学院理事会组成的办学联盟,实现了“五位一体”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格局。通过建立政府部门支持、学院理事会指导、院长负责、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共同体,全面激发办学活力。 多维拓能协同 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立足企业和行业发展需求,学院以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为主线,构建了以“工管结合、文理交叉”专业知识课程体系为主体、以国际视野培养和综合素质拓展为两翼的创新课程体系,提出了“N+3+3”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实现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知行合一,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学院创新实施的“N+3+3”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的有机融合。目前,学院建成国家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开发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并有4门课程上线山东省在线课程联盟。近3年来,学生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000余人次,毕业生考研率高达20%,高质量就业率居全校前列。 红专并进协同 涵育学生家国情怀 学院充分发挥沂蒙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创新实施“红专并进”素质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实现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 经过多年改革实践,学院构建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共同体和培养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拥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物流管理),获批省部级教改项目6项(重点项目2项),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CSSCI收录2篇),出版教材5部(含国家规划教材1部);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享受政府部门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博士学位教师27人,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教师25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学科建设成绩斐然,设有山东商贸物流研究院等5个研究机构,近3年主持国家项目3项,发表SCI一区论文5篇;社会服务能力突出,完成“临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等课题40余项,到位经费1600余万元。 面向新时代发展需求,临沂大学物流学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五位一体、多维拓能、红专并进”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将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学院将充分发挥商贸物流专业优势,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通过持续推进国际化办学,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高水平物流人才培养基地,为新时代物流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李晓东 陈雷 李宗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