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大地,京杭大运河畔,矗立着一所底蕴深厚又充满创新活力的学府——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以下简称“聊城三中”)。作为山东省首批省级特色高中、全国文明校园,学校始终秉承“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以“科创筑梦”为笔,植根于国家“强基计划”的战略需求,推进“五育”并举,构建起“一体双翼三阶”育人体系。当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等称号接踵而至,当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山东省首批省级特色高中的殊荣花落三中,这所学府正以独特的育人理念、亮眼的科创品牌,诠释着新时代教育的使命担当。 厚植科创土壤 孕育梦想之花 聊城三中始终秉持“科创不设限,成长在实践”的教育理念,构建起“一体双翼三阶”育人体系。学校以培养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特色课程与科创活动为双翼,通过普惠层、专项层、应用层的分层培养路径,打造从“学知识”到“解难题”的全链条科学教育生态,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通道。科技创新教育绝非一蹴而就,是需要精心培育的系统工程。学校依托学科基地群,开发了“夯实基础、面向创新”的分层校本课程。普适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点燃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之火;社团类课程吸引有兴趣的学生深入探索,挖掘自身潜力;提升类课程则为能力突出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助力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同时,学校参与编写的全国科学教育校本课程——小初高一体化人工智能课程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口袋中的实验室——基于Mind+编程与实验设计”等7门课程和校刊《创客校园》,为学生提供多样选择。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科创条件,学校在硬件设施上不遗余力。斥资830多万元打造的11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科学教室分设声、光、电、航天等数十个功能区;激光雕刻室、无人机实验室、3D打印工坊等18个创新实验室鳞次栉比;27间升级改造的理化生实验室,配备前沿仪器设备,成为学生探索科学的“练兵场”;2022年,斥资190万元升级改造了15个理化生实验室;2023年,斥资180万元在新校区新建9个理化生实验室。此外,学校还拥有12个微机室(内有近800台配备专业软件和网络设备的学生用机)以及2间智慧录播教室、2间微课室。这些先进的硬件设施,为学生的科创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创新教学模式 点亮科创之光 聊城三中精心打造的“212+N”科学教育模式,为学生开启了多元的科学探索之旅。第一个“2”是指冬令营和夏令营。在丰富多彩的冬令营和夏令营活动中,课程设计既涵盖了Python编程等前沿领域的科技创新类课程,又有以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实验课和模型制作为主的基础科学类课程。当无人机编队在操场上空翩然起舞,当琳琅满目的3D打印文创作品展现在眼前,学生的科创梦被激情点燃、照亮。“1”是指校园科技节。通过一听、二看、三做、四赛等多种方式开展校园科技节活动,既有“未来太空车”的创意比拼,又有“绿色能源挑战赛”的实战较量;既有院士专家的前沿讲座,又有学长学姐的科创经验分享,带领学生奔赴一场又一场科学的盛宴。第二个“2”是指“两研”,即校内外融合的深度探索。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前往各类研学基地、大学实验室以及科技馆等地实地研学。同时,将研究性学习课题与科学教育有机结合;“N”代表着学校的辐射引领。学校正以“请进来”“走出去”“搭平台”的三维战略,书写着教育共富的新篇章。 教育不是独奏,而是交响乐。只有开放合作,才能奏响时代强音。2024年,学校承办山东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聊城市科技辅导员培训等活动,接待省内外参观者1.3万余人次。与重庆市彭水县民族中学、济南市章丘区第五中学等学校建立共建机制,共享课程资源和教学经验,打造“校内+校外”双循环模式。为促进科学教育与科创教育发展,学校还创新打造了“三课堂”协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成长赋能。第一课堂将教室与实验室相结合,强化实验教学,开展项目化学习。在物理课上,学生们通过亲手操作实验,深入理解物理原理。第二课堂突破传统教学场所的限制,利用校园场景开展真实情境教学。生物课上,学生们在校园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第三课堂通过举办多种特色活动,如科技讲座、创意竞赛等,搭建多元化科学教育平台。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拓宽科学视野,激发创新潜力。 教师引领成长 科创服务社会 教师的高度决定教育的高度。在聊城三中,还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他们以爱为源,以责为基,一路引领学生奔赴科创梦想,绽放青春荣光。在他们的悉心指导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下,聊城三中的学生在科技创新比赛中屡获佳绩。自2021年以来,获奖人数连年攀升,截至目前,荣获国家奖项98人次,省级奖项786人次,市级奖项200人次。近年来,技术学科教师获得国家、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先进个人、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18人次,高中技术学科“课程—空间—活动”“三位一体”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4年研发的“3D创意设计与打印”课程入选山东省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库,惠及全省百万学子。这种“破壁融合”的探索,让科创教育从校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真正的创新,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科创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服务社会,学校教师团队设计的“闭环控制自动浇花系统”被列为市级一等奖教具示范项目,并推广至周边农村学校。学生们走进社区,参与“科普报告百校行希望行活动”,用科技智慧回馈社会,他们认识到了科创成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诠释着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担当。学校也致力于探索适应未来科技社会发展的科创教育模式,与聊城市科技馆、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以及聊城大学等社会机构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推动科创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火焰。七十余载风雨兼程,聊城三中始终与时代同行。从实验室里的潜心钻研,到全国赛场的锋芒初露,当“212+N”模式的种子在更多校园生根发芽,当“一体双翼三阶”体系的光芒照亮更多成长之路,这所老牌名校正以科创教育为支点,撬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它必将以科技为翼,以创新为魂,以更加昂扬之姿,飞向更加广阔的教育未来,助力每名学生都能成为科学的追光者,让每个梦想都有机会在实践的土壤中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校长 王永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