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基教周刊
2025-07-14 星期一
如何培养数智时代的终身学习者
——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的实践探索

  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将如何改变教育的形态和学生的学习?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以此为核心开展研究,通过阅读与技术互联、学科与技术融合、学校与企业协同、小学中学大学贯通的多维实践,有效解决了传统教育中目标模糊、评价单一及资源割裂等核心问题,为技术赋能自我迭代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提升阅读能力,为多学科学习提供支撑

  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能力。学校基于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阅读素养框架,将阅读定义为“在多维情境中通过多元媒介获取、分析、应用及创造信息的能力”,提出“阅读即学习力”的核心理念。语文学科以整本书阅读为主线,构建九年一贯制纵向贯通体系:低学段通过晨诵午读培养阅读兴趣,高学段开展群文阅读与项目式阅读,着重培养批判性思维与文化理解力。数学学科以教材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从文字描述中提炼数学模型,实现抽象符号与生活情境的转化。

  学校开发“阅读+技术”双主线课程体系,实现学科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学科阅读课程涵盖物理实验、化学探究、英语原著研读等领域,其中英语课程以经典原著为蓝本,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与协作能力;物理、化学实验课程通过“人人动手”深化科学探究。学校还依托Moodle平台开发了中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内蒙古、西藏林芝等地学校也参与学习。2022年广州市“阳光评价”数据显示,学生阅读素养较全市均值高出15.9%,数学与科学素养分别提升29.7%和17.3%,印证了阅读能力对学科发展的支撑作用。

  消融学科边界,以问题驱动实现知识整合

  学校以真实问题驱动的项目式学习打破学科壁垒,培养“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复合型思维。学校依托九年一贯制优势,开设跨学段项目课程,开发“塔台工程”“模拟电路”等衔接课程,形成工程思维培养链。学校还将读书节与科创节合并,让学生完成科幻作品推荐和科学实验推演,基于真实问题的跨学科整合,使知识从割裂走向联结,低学段创意培养与高学段技术应用结合,实现创新能力螺旋式提升。

  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合作设计微课题研学项目(如“水体水质监测与分析”),学生参与真实科研流程,成果获市级奖项。近五年学生在科创竞赛中获奖超1000项,其中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大赛一等奖2项,国际天文奥赛国家队入选1人。

  校企研三方协同,营造开放性学习共享生态

  学校构建起“学校—科研院所—企业”三位一体的教育资源协同共享生态,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学校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思政课一体化研究项目,与华农园艺所合作开展小农田实验,推动大中小学课程衔接;依托中国科学院实验室开展沉浸式研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学校与腾讯、乐高公司合作开发STEAM课程,覆盖智能编程、工程技术等领域,建立起“普惠课+高阶课”的分层教学模式。学校依托广东省人工智能培育基地,引入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设备,建成广东省优秀创客教育空间。目前,学校已实现人工智能课程全覆盖(一至八年级每周1—2课时),开发了20门教师数字素养认证课程,输出22个单元学科资源,被省级教改项目采纳。学校通过“三师课堂”的远程协同,与贵州毕节、新疆喀什等地50余万师生实现资源共享并反哺本地实践。跨域开放的数字化学习共同体打破了传统教育封闭性格局,推动教育资源从单向传输转向多向交互。

  革新评价体系,动态诊断赋能终身发展

  数智技术赋能的精准评价体系,可实现从“结果判定”到“过程优化”的范式转变。学校通过智能作业系统布置个性化作业,自动生成学情报告,使得教师备课效率提升,减少了无效练习。AI互动学习平台实时记录学生参与度,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依据。阳光评价体系涵盖品德社会化、学业发展等七大维度。学校建立“学情可视化—教学适配—个性发展”的动态调整模型。如英语学科利用智能语音系统进行发音诊断,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历史教学通过大语言模型实现史论结合的实时反馈。这种评价闭环体系,使教育从经验判断转向证据决策,为终身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促进教师转型,分层进阶提升数字素养

  教师数字素养的分层进阶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学校构建了“原始星云态—主序星态—红巨星态—超新星态”分层发展模型。基础技术掌握阶段,60%的教师一年内掌握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工具使用技巧,教学效率提升40%;课程设计能力阶段,20%的教师两年内学会开发数字化课程,学生满意度达4.8分(满分5分);跨区域协作阶段,15%的领军教师三年内成长为导师,通过“山海协同”机制孵化出30余节精品课例,产出40篇研究论文;理论升华阶段,骨干教师团队开发的60门课程上线省级平台,累计选课达30万人次,教师在信息化赛事中获奖率提升2.5倍。

  “技术赋能—实践创新—理论升华”的成长路径,推动教师角色从教学执行者向教育设计师转变,使教育生态从“工具替代”升级为“智慧共生”。

  (作者系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基教周刊 03如何培养数智时代的终身学习者 黄雯2025-07-14 ——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的实践探索 2 2025年07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