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改风采
2025-07-13 星期日
内蒙古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AI赋能 锻造北疆新型工业智能化人才

  内蒙古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前身为自动化与计算机工程系,后于2002年成立信息工程学院。历经20余年发展,信息工程学院成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在校学生规模较大、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层次丰富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基地。2023年底,为了适应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信息工程学院正式优化调整为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化“人工智能+”的探索和实践,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开展校地、校企、校校、校友合作,始终致力于为冶金、材料、机械、煤炭等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2021年,学院建立工程智能中心,开始实施“人工智能+传统优势专业”创新培养模式,获批教育部门高水平人工智能建设项目,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将传统专业与人工智能相融合,致力于提升产业应用水平,探索产业需求导向的跨学科培养机制,针对自动化、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开展“人工智能+传统专业转型升级”工作。通过坚持以“产教融合+学科交叉”的方式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对各传统学科专业的赋能提升作用,通过国际国内产教融合交流合作,培育产业化案例,探索全新的北疆“人工智能+工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此外,学院还积极面向冶金工业智能化发展总目标,积极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兄弟院校开展育人合作,围绕冶金行业对工业智能化人才供给和科技创新需求,重点突破稀土冶金工业智能制造领域核心技术瓶颈,依托包钢流程工业生产的独特优势,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平台建设、服务应用、成果取得5个层面开展研究生培养模式协同创新,实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高质量人才发展赋能工业智能化人才培养。

  聚焦工业智能化领域,实施“一体四轴”培养模式

  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自治区提质培育学科,积极建设自治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学科前沿智能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及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开展“一体四轴”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其中,“一体”即围绕“工业智能化发展总目标”,“四轴”即通过“课程牵引轴”“团队推动轴”“实践训练轴”“平台提升轴”“四轴”协同,实现研究生在“知识、文化、能力、实践”4个方面的提升。

  一是强化“课程牵引轴”,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推出“控制科学+X”课程体系,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三阶段培养模式,融合专业核心知识与跨学科前沿内容,系统提升研究生创新思维与能力。

  二是夯实“团队推动轴”,学院整合领军专家、骨干教师及企业资源,构建专创融合师资团队,通过创新知识传授和创业经验分享,营造良好创新文化氛围。

  三是深化“实践训练轴”,学院推行“实践+竞赛”模式,组建创新团队,支持学生参与高水平竞赛和科研项目,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四是优化“平台提升轴”,落实创新实践训练。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平台优势打造“科教兼容”实践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校—企—地”协同,落实“产—学—研—用”,支持学生科研创新与创业实践。

  构建多形态合作机制,打造教学共赢新生态

  学院精心构建了多形态合作机制,全面提高企业和高校内部、导师、研究生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从“知识、技术、应用”三个层面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改革内容,从教学生态方面解决“产—教—学—用—思”相脱节的问题。

  学院整合地方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导师及研究生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建立研究生培养工作站,推进产教融合培养体系。以企业、导师、研究生三方需求为驱动,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打破校园边界,利用基地、重点实验室、地方企业平台,构建多形态长效合作机制。聚焦企业技术痛点开展科研攻关,强化校企、校校合作,促进科研与产业融合,优化育人环境。

  同时,学院聚焦内蒙古“五大任务”及包头市“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创新打造“需求驱动+长效建设+动态调整”产教融合培养新生态,真正做到“以产业需求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平台建设为关键”。

  强化课程思政引领,提升课程内容“两性一度”

  学院创新提出“面向需求、前沿引领、案例迭代、课程更新”的教学新理念,以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为导向,推动企业专家参与“模块课程+课程思政+案例实践教学+理论实践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提升课程内容“两性一度”。

  探索“三式”教学法。学院以知识、能力、价值“三融合”为目标,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实施“团队式”教学,以行业价值引领强化职业信念;开展“支撑式”教学,依托实验室、企业及基地实践项目提升实践能力与专业认同度;推进“驱动式”教学,用典型工程案例驱动,实现“科研+实践+工程+思政”一体化课程建设,提升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

  打造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新样态。学院要求学位点以行业人才需求为首位,结合基地流程工业背景与学科前沿,突出能力和职业导向;推动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更新,依托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和产业技术,以真实项目课题开展“案例迭代”实践教学,保障多层次实践教学。

  强化导师团队建设。面向青年教师、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差异化需求,提出“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导师团队制建设方法,充分发挥校企导师的双重指导作用;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交流,以工程实践夯实理论基础,用知识活化应用,多维度提升青年教师、校企导师及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学院构建的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自实践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基地建设模式已推广至内蒙古电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扎哈淖尔露天矿、南露天矿和北露天矿等地,助力智慧能源人才的培养及企业关键技术的攻关;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广受好评,已推广至电气工程与仪器仪表工程专业硕士点人才培养中。

  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己任,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聚焦工业智能化发展前沿,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为内蒙古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喻大华 任彦 李擎 魏伟 佟振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4AI赋能 锻造北疆新型工业智能化人才 喻大华 任彦 李擎 魏伟 佟振华2025-07-13 内蒙古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 2025年07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