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建构了“党建+大学英语+思政”的“三位一体”育人新模式,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主引擎”、教师队伍“主力军”、课堂教学“主渠道”等协同作用,以党建成果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两者深度融合、协同共进,实现组织育人和课程育人双融合,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顶层设计,谋篇布局,打造党建引领“主引擎” 学院形成党总支牵头抓总、党政通力合作、党支部协同联动、党支部与教研室落实推进的工作格局,努力推进党建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深度融合。 近年来,学院加强党支部规范化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围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学习,开展党总支书记讲党课、党支部书记讲党课以及专题党课等,以党建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组织教师观看学习高校党组织示范课、《党课开讲啦》等,组织各种党性教育实践活动等,以党建助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纵深开展,使党建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携手并进、相辅相成。 学院修订了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优化了课程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参照各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重新设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课程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国情怀、价值规范等思政元素,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强基固本,立德树人,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 学院党组织非常重视教师队伍“主力军”建设,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各党支部、教研室的基层教学组织作用,通过理论学习、专题讲座、教学竞赛等方式,促进教师主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培养品德过硬、理论扎实、业务精湛的大学英语思政教师队伍。 学院积极利用线上资源平台,以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支部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学院举办“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牢记嘱托,勇往前进”等红色思政大课,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切实提高了党性修养的自觉性、科学性、实践性。 学院充分发挥党支部、教研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作用,通过集中讨论、日常交流等方式,分享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经验。鼓励党员教师参与本科教学改革、思政示范课、思政教学案例等的申报,发挥党员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学院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多次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学院教师开设课程思政专题讲座,提供思政理论与实施路径的指导,同时激励教师“走出去”,参加课程思政建设会议及培训。近年来,教师积极参与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全国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比、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等赛事,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一流课程等。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大学英语”、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外语教育理论与流派”正是教师实施“党建+大学英语+思政”“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充分体现。 固本培元,培根铸魂,改革课堂教学“主渠道” 学院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特点,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英语教材。除此之外,教师还根据学生学情,补充、整合、重构英语学习知识块,深挖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文化基因和育人点,对现有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运用大量在线精品课程、慕课等资源,传播正能量,实现育人效果。 积极构建大学英语混合式智慧思政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相关思政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对思政热点进行积极探索。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选取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以参与式、融合式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运用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榜样示范等多元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学习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教师在教学平台布置作文、辩论、英语短视频制作等任务,引导学生对思政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创作,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课后,教师对学生的线上学习和作业完成等情况进行总结反思。该模式实施以来,学生们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等赛事,近千名学生进入决赛并获得国家特等奖和一等奖,育人效果显著。 (张丽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