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改风采
2025-07-08 星期二
构建“三化三合四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化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实录

  21世纪我国能源战略迎来重大转型,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油气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自动化专业人才提出全新要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化专业以2009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为契机,秉持“惟真惟实”校训,凝练形成以“真”(面向真实工程问题、传授真才实学)立本、以“实”(夯实实践基础、做实创新能力)强基的育人理念,依托国家专业建设平台(2016、2019年连续两次通过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系统开展油气能源特色化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依托山东省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线上线下融合协同‘五位一体’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以‘自动控制原理’国家一流课程为例”等10余项国家或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以培养自动化工程创新高级人才为目标,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育人机制三方面开展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构建与实践,形成了培养油气能源行业转型发展急需人才的“三化三合四融”培养体系。

  建立了“层次化—模块化—特色化”“三化”课程体系

  以油气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人才需求为引领,构建层次化(三层)、模块化(三级)、特色化(能源+AI)的课程体系。层次化:基础层包括数理、电路、计算机、控制四个基础子层;交叉层包括工艺知识、人工智能两个子层;专业层包括先进控制和行业应用两个子层。模块化:对应初级、中级、高级自动化专业知识,设置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级递进模块,对应每个课程层次/子层均包含三到五个课程组。特色化:包括内涵特色和选课特色。内涵特色体现在“自动化+油气能源”特色课程、人工智能特色课程;选课特色体现在学生自我组织与自主选择,形成以过程控制专业知识为核心,以行业应用为特色的递进式培养矩阵,强化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形成“自动化+能源、AI”课程特色。

  出版了油气能源特色教材、新形态教材等12部,荣获省部级优秀或一流教材4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

  创建了“双线混合、虚实结合、学创协合”“三合”教学模式

  双线混合:以OBE理念为引领,打造“自动控制原理”等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集群,以省级思政示范课程为升华,AI辅助教学过程评价,建立了“课中线上自学—课中线下探究—课后线上拓展”多元混合教学模式。虚实结合:协同国家石油工程训练中心等,共建虚实融合的油气田生产自动化实验平台,形成“课前虚拟学习—课中虚实联动—课后虚拟拓展”三级递进培养路径,实现“以虚助实,以实验虚”。学创协合:为了促进自动控制理论等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内化和掌握,充分利用专业课程综合设计、创新创业项目等深层次分析和应用专业知识,实现“理论联系实践”,形成“学中做”。依托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中心,把学生在各类设计、实践、创新创业项目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关联复习相应专业知识,同步深化“课程传授—虚拟仿真—实践认知”全流程贯通,实现“实践关联理论”,形成“做中学”。

  获批国家或省级线上线下混合等一流课程8门,获批国家或省部级实践教学平台4个。培养了“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取得了一批理论教学研究成果,发表CSSCI等高水平教学论文20余篇。

  构建了“专业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赛教融会”“四融”协同育人机制

  通过专业融通整合多学科优质师资,打造“自动化+”交叉培养模式;依托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形成“理论—实践—创新”递进培养路径;以科教融汇推动1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破解行业难题;通过赛教融会实施教学内容与竞赛题目互通,以学科竞赛驱动创新能力提升。该体系通过多维度协同创新,实现了从知识拓展、分析能力到设计创新能力的全链条培养,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工程人才提供了创新经验。

  近5年,在国家竞赛中学生获奖224项,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为多家央企输送培养156名技术骨干,先后15人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自动化专业建设改革经验先后推广至14所知名高校,为油气能源特色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经验。先后5人次在国际和国内会议上介绍经验,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刘宝 刘伟锋 陈鸿龙 张晓东 张欣)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6构建“三化三合四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刘宝 刘伟锋 陈鸿龙 张晓东 张欣2025-07-08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化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实录 2 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