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3 星期四
河北北方学院
以“三张文化名片”涵育大学精神

  河北北方学院坐落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张家口拥有“三张文化名片”,即“两文化一精神”——红色察哈尔文化、白求恩精神和冬奥文化。河北北方学院长期受到这些文化的浸润,并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不断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文化,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薪火传承 内涵深厚

  “三张文化名片”诞生于张家口地区,经过了形成期、传承期和弘扬期,贯通至今,是张家口和河北北方学院的历史根基和文化血脉。

  红色察哈尔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察哈尔地域形成的红色文化,其源头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在张家口播种的革命薪火。

  白求恩精神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卫生工作者的宝贵精神财富。抗战初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带领医疗队转战晋察冀,挽救了很多军民的生命。白求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医疗卫生战线职业精神的真实体现。

  冬奥文化始于党和国家申办北京冬奥会,贯穿于申办、筹办、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过程,延展于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最终凝聚为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多元融合 发展壮大

  河北北方学院由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张家口医学院、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涓涓细流汇聚成浩瀚江河,“三张文化名片”在交流中融合、凝聚、壮大,进而形成密不可分的一体。

  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源头是创办于1923年的察哈尔实业学校。该校1925年就成立了共青团团支部,并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创始人张砺生是我国知名爱国民主人士,学校师生在张砺生带领下组建察哈尔自卫军,参加在张家口组建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将校园作为同盟军司令部。

  张家口医学院的源头是成立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冀晋分校,建校的地点是保定市阜平县田子口村。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察冀边区首府移驻张家口,与中国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等红色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这所学校发展为华北医科大学张家口分校,1949年集体转业到张家口,定名为察哈尔省立医科专科学校,发展为张家口医学院。

  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5月12日在宣化成立的察哈尔省立工农速成中学校,培养造就适应国家建设的工农干部。

  在2022年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中,学校师生志愿者主责服务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参加了张家口赛区城市志愿服务、冬奥会医疗保障服务,参加了冬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的深刻内涵。

  时代变迁 精神永恒

  历经百年变迁,校名几经更改,学校传承着“三张文化名片”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不同时期的办学育人理念之中。

  察哈尔实业学校办学宗旨是教授农工商业必需之知识技能,培养实业人才;察哈尔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办学宗旨是研究高等农业学科、造就农业技术人才;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理念是一面学习、一面战斗;华北医科大学办学方针是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白求恩式的医学干部;白求恩医科大学校训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张家口医学专科学校办学理念是又红又专、能文能武、能中能西、能防能治;张家口医学院校训是顽强、勤奋、朴实、互敬;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校训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河北北方学院校训是厚德、远志、笃学、创新,办学理念是崇德求是、博专致用。

  河北北方学院历次党代会都将“三张文化名片”的内涵融入学校奋斗目标,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探索“以延安精神办学,以白求恩精神育人,实施志愿双服务工程”,中共党史、地方史和校史“‘三史’结合育人模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二三四五一”模式等。

  “三张文化名片”孕育了以报国利民、和合创新为特点的河北北方学院人文精神——始终将报国强国作为永远秉承的使命,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将医疗惠民、教育利民、农业富民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始终将和谐发展、守正创新作为工作理念,始终将艰苦奋斗、同创共赢作为走向辉煌的精神状态。以“五个始终”为主要内容的河北北方学院人文精神,激励着师生不断奋进,更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

  (陈韶旭 王志清 李悦坤)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1以“三张文化名片”涵育大学精神 陈韶旭 王志清 李悦坤2025-07-03 河北北方学院 2 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