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思政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逐步打造出“思维引领—理论筑基—实践拓维—情感内化—数智赋能”五维协同的融合型育人新模式,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力求全面客观 完善思政课程教学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在教学目标评价中,学院注重考察课程是否能够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评价指标包括课程是否能够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把握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杰出人才。例如,通过对课程教学大纲的审核,确保课程目标与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相契合。同时,学院还会组织专家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多方面来检验学生是否在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素养等方面达到应有水平。 在教学内容评价中,学院关注课程内容是否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吸引性,建立了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材各个层级的思政课程评价体系。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建设,持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坚持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七大思维”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资本主义与经济全球化”课程中,教师通过“原著—案例—问题—思维—思维联动”的师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在教学方法评价中,学院考察教师是否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院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课程教学。具体包括利用“小工”数字人和智能体、人工智能助教助学等智能辅助教学工具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和成长体验;运用人工智能赋能实验教学,加强真实场景模拟;探索构建了“6+1+4”“大思政课”体系,持续擦亮“五大教学品牌”,加快完善以“思维教学—专题教学—研讨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为特色的思政课育人体系,不断提升思政课启智润心的实效性和美誉度。 全程跟踪评价 构建“文本评价+教学观察+学生评价”模式 文本评价包括对教案、教学材料、学生表现性材料、教学反思等的系统评价。学院围绕教案体系开展自评,撰写自评报告、梳理支撑材料、列出问题清单。保证优质教材进课堂,形成“凡选必审”的教材审核机制。学生表现性材料的评价则包括学生的作业、论文、课堂表现记录等,通过这些材料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教学反思的评价则关注思政课教师是否能够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教学观察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效果评估。专家组通过听课和审阅思政课教师自评材料等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思政课教师自身是否具备理论素养、政治意识与政治觉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创新教学方法并熟练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将理论与情感融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力求让思政课更有厚度、更有温度、更接地气。学院针对评估优秀的课程进行国家级别、省级和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针对评估不合格的课程,围绕评估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和复评。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堂质量监控,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更加精准的主客观评价与分析,并实时向课程主讲教师反馈。 学生评价主要从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学院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学习收获。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师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学习收获等方面的评价,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学生访谈则注重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看法,会针对一些在问卷调查中无法详细阐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活用评价结果 动态优化确保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以评价结果促教师教学改进。学院会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教学改进的重要参考依据。结合每年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数据填报,进行教学评价,按照评价指标对教学工作进行整体评价并反馈整改。相关部门积极协同,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集体备课会等,邀请专家指导、查找问题、反复打磨,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此外,学院还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备战各级思政课教学竞赛、参加各类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实现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 以评价结果促学生学习提升。学院鼓励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学生评价,学院能够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学习收获,同时也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如果学生在评价中反映对某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院会引导教师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在评价中反映对某些教学内容理解困难,学院会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通过这些措施,学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思政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动态优化评价体系。学院注重评价体系的动态优化,根据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评价指标与方法。学院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程教学的评价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反馈,学院对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如果学生普遍反映某项评价指标不够合理或者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效果,学院会及时对这项指标进行修订或者删除,增加新的、更符合教学实际的评价指标。同时,学院还组织专家对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提出优化建议。通过动态优化,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方面建立了学院、学生、课程、教师、导师“五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与管理模式。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学院将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持续完善思政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许畅 胡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