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高教周刊·探索
2025-05-28 星期三
探索应用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新路径

  应用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把准“应用型、行业性、地方性”特点。上海健康医学院创新育人生态、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学科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能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路径。

  创新育人生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打造医学人文教育体系。充分发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打造以“人民健康”为核心的“健康版”思政课程体系,探索以叙事医学为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开设“名画中的瘟疫史”等多门独具健康医学人文特色的“金课”。二是打造医学人文空间。建成现代医学教育博物馆、“从赤脚医生到全科医生”主题展馆、医学名画空间、医学史长廊等,开展红色医学系列展、健康文化节、解剖绘画大赛等特色品牌活动。三是打造社会实践育人体系。组织青年学生深入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健康中国”理念。打造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体系。

  创新教育理念,提供有效优质教育供给。一是优化完善专业设置。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开设临床工程技术等全国首创以及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上海首创的20个本科专业。二是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深入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在线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三是打造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行本科生班级导师制,构建校外专家、校内领导、校内专家三位一体的班级导师团,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面领航。四是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理念,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在世界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等赛事中喜获奖项。

  创新培养模式,凝聚多方协同育人合力。一是深化内部协同。建立全员协同育人机制,将思政课、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管理和后勤人员等纳入育人主体,并将育人要求纳入各岗位的首要职责。二是深化医教协同。充分发挥附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联盟”等的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与多所著名三甲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全科、急救、重症、康复等紧缺专业人才的订单式培养。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打造现代产业学院为目标,及时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并动态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临床、见习、实践提供真实环境和实景沉浸体验。推动双方人才队伍“柔性流动”,开展人员互聘、互任、互惠,引导行业、企业专家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四是深化科研赋能。以医学技术研发等应用科研为导向,坚持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有组织科研。

  创新学科融合,突出学科交叉应用特色。一是强化“大健康”育人理念。主动把育人目标调整为培养“以健康为中心”的高层次复合型健康专家,把“大健康”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对健康教育、卫生经济、医学社会学等领域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二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聚焦健康管理(主动健康与慢病管理)和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医工)两大重点学科领域形成学科集群,推动“医工结合”“医养结合”新突破。三是打造高水平学科交叉师资队伍。制定面向学校自有人才培养的“卓越计划”,探索跨校联培、学科专业交叉的师资培养模式,与国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国际组织等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组建重点与特色学科创新团队。四是积极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对接德国、法国、芬兰等国家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建健康照护、智能医工等人才培养项目。

  (作者系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探索 06探索应用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新路径 吴韬2025-05-28 2 2025年05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