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 星期二
党建领航聚合力 文化赋能谱新篇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党建引领与文化育人“双轮驱动”,深度融合工会、统战部门、关工委、团学等多方力量,聚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核心任务,以太极文化国际传播为特色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标识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党建领航强根基

  凝聚发展新动能

  学院党委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把稳学院发展“方向盘”。构建起“立体化、浸润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到革命遗址实地感悟,多层次、多维度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近年来,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成果显著,先后获得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河南省文明教师等殊荣。同时,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创建活动,获全国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省级以上荣誉6项。

  学院创新实施党委统筹、党支部落实、党员示范“三级联动”机制,以党建引领破题、组织创新解题,打造出“党建+”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党支部与教研室深度共建、与科研团队协同创新、与职工群众共谋发展,形成了“组织建在学科上、党员聚在项目中”的生动局面,获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河南省模范职工小家等省级荣誉10余项。学院党建活动室成为理论学习与思想交流的“红色殿堂”;院徽、院训、院史墙承载着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核;创新开展关工委工作,营造出“党政同心、老少同行、同心同向、共育新人”的良好格局;扎实做好统战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聚力,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近年来,学生获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等省级以上荣誉100余项。

  学科筑基育英才

  德馨启智铸栋梁

  学院将夯实学科知识与培育品德修养深度融合,构建起“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学科发展生态,夯实人才培养“压舱石”。先后获批“太极文化翻译研究基地”“太极文化外译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平台,翻译获批省级重点学科,为学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专业课程,“英语话中国传统节日”课程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的播放量达30.4万次,在知识传授中厚植家国情怀,实现价值引领与专业教育同频共振。

  学院创新构建“三全育人”模式,通过学业导师制、话剧展演、实践教学等多元化培养路径,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业导师从专业学习到职业规划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成长方案;英语话剧展演和日语寸剧大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专业技能;“陈家沟文化之旅”将课堂搬到太极拳发源地,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太极文化;留学报国分享会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厚植爱国情怀,共同培育出一批兼具专业素养与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学院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打造出科学完备的学科课程群。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前沿教育技术,借助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近年来,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展现了扎实的学科素养。

  服务社会显担当

  文化传播践使命

  学院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担当作为,架起文化传播的“连心桥”。学院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太极文化翻译研究向纵深发展。连续多年举办太极文化外译与国际传播高峰论坛,围绕太极文化翻译理论、实践与传播策略展开深入研讨,在太极文化语料库建设、典籍英译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依托太极文化特色语料库建设,参与制定《河南地方特色文化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等行业标准,规范太极拳术语翻译,为中原文化国际传播筑牢语言根基。通过出版《世界太极拳发展报告(英文版)》《中华源·河南故事·太极拳》等一系列太极文化精品著作,让太极拳这张“文化名片”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

  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太极文化翻译为核心,深度融入地方文化建设。在历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中,师生团队承担材料英译、现场口译、外宾接待等全链条服务,以精准翻译和优质服务赢得广泛赞誉;高质量完成焦作市温县陈家沟太极拳祖祠、博物馆等景点公示语优化,陈家沟申报“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材料英文译写,焦作市大沙河生态公园公示语翻译等工作,助力地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城市国际形象贡献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文化传播为使命,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许荣梅 李惠敏 冉玉体)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0党建领航聚合力 文化赋能谱新篇 许荣梅 李惠敏 冉玉体2025-05-27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2 2025年05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