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广州市天河区渔沙坦小学打造独特的育人模式,于2010年成立校园足球项目组,并开创性地提出“生态足球”理念。该理念借鉴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学生个体层面、学校环境层面、家庭与社区层面、社会资源层面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和谐发展,致力于构建良性循环的校园足球生态环境,形成各方支持校园足球开展的良好局面,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夯实基础:打造城乡接合部小学校园足球发展模式 广州市天河区渔沙坦小学打造城乡接合部小学校园足球发展模式,以素养导向为理念基石,将校园足球融入学校育人体系。在教学实践方面,采取多元推进策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提升教练能力,邀请足球专家到校指导,选派教练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实施“五个一”工程,每学年举办一次足球文化节、每学期开展一次足球嘉年华、每学年举行一次班级联赛、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每周组织一次足球大课间,丰富足球活动;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将足球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多学科结合,如语文写足球故事、数学计算足球场面积,促进知识渗透与学生全面发展。 在资源支持方面,实现内外结合。家庭层面,成立足球家委会和家长足球队,家长深度参与校园足球管理与活动;社会层面,共享社区足球场资源,联动体校、足协和俱乐部,邀请足球名宿专家指导,开发场地,争取企业赞助,联合举办赛事并借助媒体宣传。通过荣誉激励和文化育人熏陶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多维激励机制,重视足球文化建设,设立足球宣传展板、荣誉橱窗,建立足球文化馆,开展多样足球文化活动。同时,通过组织参加各类比赛,促进足球竞技水平提升。 教育创新:构建生态足球育人体系 渔沙坦小学创新构建生态足球育人体系,涵盖双轨足球开展、“生态足球”项目式课程、校园足球文化营造和校家社协同机制。双轨足球开展即普及足球与精英足球并行,普及足球让全体学生参与足球课、活动和比赛,精英足球通过选拔进入校队进行专业培训,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生态足球”项目式课程独具特色:“足球新客”校本课程系统涵盖入门、技术、比赛战术等内容;足球与各学科融合课程,形成练足球、赛足球、识足球等十大方面,促进知识融合;足球文化馆课程,依托全国首个小学足球文化馆,让学生学习足球历史和相关知识,设计足球文化作品,感受足球文化的魅力。 校园足球文化营造从制度、物质、精神文化三方面着手,建立足球制度,规范校园足球发展;营造浓厚的氛围,如建设足球文化馆;丰富精神文化内涵,推进足球普及,增强校园足球凝聚力。 校家社协同机制以学校为核心、家庭为保障、社会为纽带,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校园足球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硕果盈枝:从区域突破到全国示范 渔沙坦小学竞技与育人双丰收。学校在赛场上屡创佳绩,2015年、2018年两次获得全国亚军,获得各项足球比赛60多项奖励,还获得2019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优秀特色学校荣誉称号,被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报道20余次。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同步提升,先后获得广东省依法治校达标校、广州市更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教学成果丰硕,教师团队出版校园足球方面专著1部、发表论文18篇,立项省市区课题5项;学生在足球赛事中获奖80余次。从2017年起,学校的体质测试成绩逐年提高,特别是在2024年,合格率达99.91%,优良率达73.36%,名列天河区小学前茅。 自2019年起,学校通过课题帮扶、全国讲学、培训展示等多种方式推广“生态足球”模式。累计为新疆、贵州等10余个省份提供指导,承办省级培训活动50余场,接待参观学习者超万人次,成果在全国500余所学校落地。学校牵头天河区校园足球分会,力推天河区成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区和全国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 面向未来,渔沙坦小学将聚焦足球文化教育、人格培养研究,持续深化“生态足球”内涵,为推动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培育新时代足球人才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潘国洪 刘小云 潘宏朋 戚进华 李培 巩莲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