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星期四
以德立教 践行“大匠精诚”理念
——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城建类应用特色鲜明、产教深度融合的二级学院。学院聚焦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定位,秉持“品学兼修,知行统一”的校训和“励志明德,求实创新”的院训,坚持思政铸魂、认证强基、赛研拓能,着力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思政铸魂

  把准人才培养“定盘星”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领航功能,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育人根基,着力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培根铸魂,价值引导,为学子点亮心路明灯。

  一是积极推进“党建双引领,育人四驱动”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品牌的辐射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筑牢思想根基,铸就学生精神之魂。借助理论学习中心组、微党课等多元形式,推进“以学铸魂”,深化“一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建设,强化思想引领,不断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实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是立足课堂育人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功能,发挥工程德育特色,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大力开展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全面加强教学研究,深挖红色文化和城建行业职业精神资源,将其融入课程、教材、实验,打造课程思政资源库、案例库,实现“门门课程有思政,课程门门皆育人”。

  三是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构建红色文化育人思政教育新模式。开展校园职业文化创建活动,推动学生树立家国意识、规范观念和奋斗精神,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学院团委连续多年荣获“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学生肖银、何晴先后3次为素不相识的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生动诠释了学院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认证强基

  丰富专业建设内涵

  学院坚持任务驱动,推动专业交叉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精准对接产业技术需求,以专业工程认证引领专业发展方向,确立专业质量标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机制”,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流程再造。学院多年来大力推动工程认证,各专业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全面对标认证要求,高标准严要求,持续改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21年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工程认证,并于2024年通过复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已提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专业认证申请。全面接轨国际工程认证标准,2024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申请德国工程教育ASIIN认证获得受理。以新工科建设为着力点,开设“智慧水务”新工科创新班,拓展专业的广度、深度和适配度,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打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和大数据等专业壁垒,促进专业交叉融合,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应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专业模型和云计算技术的能力,完成城市给排水系统故障检测、追根溯源、预警预报工作,并提供全流程服务方案等,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赛研拓能

  发扬“大匠精诚”精神

  学院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聚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推动“学训赛创”全流程实践教学,培养“大匠精诚”的应用型人才。贯彻OBE教学理念,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学训赛创”多渠道协同,构建“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学做合一,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学促创;学训统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构建学训教学真实场景,以训促创;赛研拓能,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专业技能竞赛为引领,形成“社会需求—课堂激发—企业实践—竞赛推动—创业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流程。构建“学训赛创”体系,搭建实践教学“四梁八柱”,达成“精”要求;教以载道,融入“工程伦理与绿色理念”,培养“诚”品质。学生先后在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深水杯”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荣获大奖。依托项目驱动与师生联合科研机制,学生积极参与学院科研团队课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累计申报专利成果5项,其中2项专利已经成功转化,为学校和相关企业创造了可观经济效益。学院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深受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等居同类院校专业前列。

  (池年平 向夏楠 段姣姣)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0以德立教 践行“大匠精诚”理念 池年平 向夏楠 段姣姣2025-05-15 ——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2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