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星期四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打造“信创工坊” 培养新时代数字工匠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攻坚战”中,高素质数字工匠队伍的价值愈发凸显,他们既是突破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和提升技改业务效能等行业难题、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的技术能手,也是促进国产操作系统、人工智能芯片等自主技术生态落地的实践先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群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以下简称“信创”)的战略部署,践行“推广应用国产技术,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的使命,联合校办机构温州电子信息研究院共建鸿蒙应用开发、鲲鹏云计算等12个“信创工坊”,在承接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的同时,培养了一批精业报国的数字工匠。

  界定新时代数字工匠内涵,明确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专业群依托浙江省教改项目“高职教育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新工坊’式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数字经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等,组建人工智能专业群教师团队,系统性开展数字工匠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一是科学界定数字工匠在数字人才链中的定位与角色,提出“数字工匠是数字人才链中的关键组成,是掌握数字领域前沿技术技能,能够通过渗透融合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兼具数字素养、数字伦理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是数字技术应用于企业数字化改造的一线主力军”,为深化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二是围绕“三大核心特质”,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工匠人才培养目标。其中,“价值引领性”要求数字工匠具备正确技术价值观与良好数字素养;“技术复合性”体现为服务企业数字化改造,提供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的能力;“实践创新性”重点指向面向智能制造与智慧服务场景的多维度技术重构能力。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技术价值观

  人工智能专业群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服务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为导向,培育学生“四个自信”、家国情怀以及技术报国的责任担当。聚焦国产技术攻关、技术自主可控、数字工匠成长、信息安全、立地式微创新等热点,系统性开展思政教育,开发“技术报国”资源库,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构建多元化思政育人场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信息技术安全预警、危机化解等模拟演练活动,同时通过企业车间数字化改造等实战场景塑造,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实现价值浸润。建立“技术伦理双导师制”,由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共同设计算法偏见识别、数据隐私保护等教学模块,培养学生兼具技术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意识。此外,配套企业员工数字化能力提升培训、工业园区数字化治理等服务项目,推动技术价值观从课堂认知向社会实践转变。

  ‌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学生开辟多元成长通道

  坚持“职业教育人人出彩”的教育理念,根据生源性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成长跟踪评价结果为每名学生动态定制个性化成长路线。围绕数字工匠“学徒—助理—主程”的成长链,实施“三阶递进”培养路径。“学徒阶段”聚焦国产工业软件操作、智能设备运维等基础能力训练,以学徒角色在工坊开展职业认知体验;“助理阶段”围绕OS适配工程师、鲲鹏云计算工程师等5个信创方向分别设计实践课程包,分类培养岗位核心能力,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如信创系统适配、工业机器人编程)积累实战经验;“主程阶段”主导智能生产线优化、国产数据库迁移等创新攻关任务,让学生完成源于企业委托项目的毕业设计。优化数智赋能的增值性评价体系,构建“技术贡献力+项目交付力+职业适应力”成长积分评价系统,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实现从学生到工匠、从学徒到主程的蜕变。‌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促进优质企业资源教学转化

  深化产教融合,打造高能级产教融合平台、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实践环境,提供真实的实践项目,促进学生在实战中成长。通过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温州电子信息研究院,在此基础上组建了鸿蒙应用开发、鲲鹏云计算、信创迁移等12个“信创工坊”,在服务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的同时,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实践提供了坚实平台。将企业数字化改造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形成“企业项目工单→课程任务工单→技能认证工单”的螺旋式资源转化机制。深化“双导师项目化教学”模式,企业工程师驻校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将工业互联网平台运维、信创系统部署等真实工作流程拆解为教学模块,重构课程内容,更新教学资源、课程标准与评价标准,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全维度有机衔接。(赵秀芝 施星君)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0打造“信创工坊” 培养新时代数字工匠 赵秀芝 施星君2025-05-15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2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