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 星期二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运用文化遗产 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近年来,文化遗产的热度不断提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文化遗产,发挥文化遗产的资源作用,对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铜陵一中”),是安徽省重点中学、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有着雄厚的师资基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校历史教研组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运用,开发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案例,对于学生历史课程的学习、家国情怀的培养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更新理念认识,挖掘文化遗产资源

  挖掘教材资源。铜陵一中历史教研组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教材,对教材中涉及文化遗产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整合。例如,在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学校历史教师共同整合教材中涉及的古代建筑、古代陵墓规制等文化遗产知识,启发学生从古代建筑风格、布局特点等方面进一步探究其背后蕴含的古代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通过对教材资源的深度挖掘,学校历史教师带领学生更深入认识到文化遗产对于呈现历史发展脉络的重要性,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脉络。

  整合当地资源。铜陵一中历史教师结合铜陵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努力开发当地文化遗产元素,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例如,学校教师积极加强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和文化机构的交流合作,收集整理了有关铜陵地区的古街古镇、青铜文化遗址等相关资料,将其融入课堂,使得高中历史教学更加有声有色。在教授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时,铜陵一中历史教师以铜陵的青铜制造工艺发展历程为现实案例,帮助学生更具体地体会到家乡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此外,结合当地文化遗产,学校还组织教师共同编写校本教材,使得历史教学更加具有地域色彩和教学针对性。

  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铜陵一中历史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路径,在运用文化遗产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例如,在介绍古希腊的相关内容时,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直观展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等文化遗产的图片、视频。为了提高学生的感知度,学校教师还组织学生开展了角色扮演活动,依托不同情境,带领学生直观感知、体悟特定文化遗产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

  采用专题教学法。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解,铜陵一中以文化遗产为主题,开展了专题教学实践。例如,以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科技智慧为专题内容,为学生详细介绍了有关古代天文历法仪器、水利设施、建筑技术等多类型的文化遗产。通过分析这些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创新价值,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参观考察

  参观博物馆。铜陵一中定期组织学生前往铜陵市博物馆进行实地参观,借助铜陵市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为学生直观了解文化遗产提供机会。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专业讲解人员会向学生补充介绍各类文物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学生通过近距离观察博物馆内的青铜器、陶瓷、书画作品等文化遗产,也能更直观具体地感受历史的厚重。

  进行实地考察。除了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铜陵一中还会不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当地文化遗产遗址开展实地考察。例如,带领学生前往师姑墩铸铜遗址等地,对地形地貌、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参观。其间,历史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补充介绍遗址的历史沿革和挖掘过程。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也能更直观感受到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重要意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结合信息技术,赋能文化教育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铜陵一中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学校历史教研组结合线上平台,整合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学习资料库。其中,为学生提供了包括学习视频、图片、学术论文等众多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学习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高效便捷的渠道,也激发了学生对于文化遗产的自主探究兴趣。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铜陵一中在历史教学中积极引入新技术、新设备,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感知和体验文化遗产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例如,教师结合线上平台,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带领学生更加沉浸式地参观敦煌莫高窟。通过虚拟仿真软件,学生可以自行切换观赏视角,放大其中的部分细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丰富学习体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毕茂荣)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2运用文化遗产 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毕茂荣2025-04-29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2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