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师范类院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凝练了“走艺术兴学路,创特色师范牌”的办学特色,依托出色的教学条件与优良的办学环境,切实推动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挖掘优秀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创新声乐教学模式,切实增强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和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良好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人。 优化课程内容 提升声乐演唱技能 民族音乐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艺术结晶,涵盖民歌、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等多种形式。而声乐演唱能够将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生动直观地传达出来。桂林师范学院在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高度重视声乐演唱对于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作用,通过开设一系列声乐演唱课程,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民族音乐的演唱技巧,演唱民族音乐作品,将民族音乐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文化意蕴充分展现出来。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切实加强对学生正确发声方式的训练,通过开展发声技巧的练习,帮助学生正确调整发声位置、调节共鸣腔体,以提升声音的穿透力,增强声音的自然感;指导学生学习音律处理技巧,尤其是滑音、颤音技巧等,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歌曲的风格与情感内涵灵活调整演唱方式,从而提升演唱水平。在声乐演唱课程中引入诸多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将声乐发声技巧正确运用到音乐作品演唱中,通过开展演唱不同难度与风格的歌曲的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创新教学模式 激发声乐教学活力 桂林师范学院立足于当前时代背景,围绕民族音乐的现代化传承使命,深入推进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创新,通过融入更加多元丰富的音乐艺术元素、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展现声乐演唱与民族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鼓励学生在保留民族音乐核心元素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创新性改编,如引入电子音乐节奏、流行音乐编曲配器等现代音乐元素,使民族音乐焕发出新的生机。例如,学生在改编《苗家油茶歌——尼拉尼》时,加入了轻快的现代鼓点和电子音效,让整首歌曲更具节奏感和时尚感,不仅深受苗族同胞喜爱,而且在年轻群体中广泛传播。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在演绎民族音乐时融入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将美妙动听的音乐旋律与美轮美奂的舞台表演有机结合,以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例如,学生在演绎《苗家油茶歌——尼拉尼》时,身着苗族传统服饰,搭配欢快的苗族舞蹈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苗家制作油茶、分享油茶的生活场景,这种创新的表演形式让民族音乐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引导学生传承优秀民族音乐文化 为切实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使其主动积极地演唱歌曲、传播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学校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元的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产生更多声乐演唱的创意灵感,为促进民族音乐的现代化传播提供助力。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念,在融合声乐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声乐演唱的专业技能大赛,从演唱技巧、理论应用、拓展创造等方面综合评估学生的音乐专业能力,有效激发了学生演唱民族音乐的热情。同时,学校积极承办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专业技能(声乐表演)”赛项比赛,给各参赛院校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充分展现出广西艺术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成果,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声乐演唱的知识和技能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为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定期邀请民族音乐领域的优秀演唱家、歌唱家来校开展声乐专题讲座,对声乐演唱的声音技术、音乐处理、人物塑造、情感表达等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并围绕声乐演唱气息运用等开展现场“一对一”示范指导,帮助教师提升演唱技能,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和声乐演唱的了解。 声乐演唱在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桂林师范学院充分发挥声乐演唱的作用,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与学习积极性,带领其领略民族音乐的魅力,让民族音乐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艺术素养的人才贡献力量。未来,桂林师范学院还将继续开展声乐演唱方面的研究探索,更好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培养后备力量。 (皇甫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