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着力点,以学风建设和文明行为养成为抓手,不断优化“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环境,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打造特色文化标识,丰富“一站式”学生社区内涵建设 学院致力于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软硬件设施,坚持“四个到位”原则。 一是基础设施到位。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有阵地,党的声音能及时传递到社区,学院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至“一站式”学生社区,对辅导员值班室、党团活动室、心理辅导站、青年之家等进行翻新,以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二是价值引领到位。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做到哪里,学院突出学生思想价值引领,选树先进学生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展党员联系宿舍活动,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亮身份”,通过理论宣讲、上门帮扶等形式,组织学习交流会,讨论时事政治,分享学习经验。依托“乐学睿思团”学生工作品牌,带动广大学生阅读经典、品悟经典,感悟经典中的人生真谛。 三是文化浸润到位。学院积极打造了“南丁格尔”护理文化品牌,组建南丁格尔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每年参与人数累计达1000人次,南丁格尔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唤醒植物人华楠事迹先后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和转载。 四是管理考核到位。开展“文明宿舍”“学风建设优秀宿舍”评选,举办宿舍名片设计大赛、心理游园会、“书香领航”等活动,设立“勤工助学义工岗”“志愿服务先锋岗”等,营造和谐美好的社区育人环境。 坚持多元力量融合,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管理干部带头进社区。学院坚持践行“一线规则”,开展“学院党政领导与学生面对面”活动,每月深入学生公寓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参加社区各类活动,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等特殊学生的帮扶工作,加强人文关怀。依托“导师有约”工作坊,为学生答疑解惑。 二是配备社区辅导员。一方面,学院建立辅导员与学生宿舍成员轮流谈心谈话制度,通过每两周与每个宿舍其中一名成员在社区进行谈心谈话,了解所有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和生活辅导等服务;另一方面,学院遴选一批骨干力量参与社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是调动学生主体力量。学院主动挖掘学生参与日常学生教育管理的优势,年均组织1000余名优秀学生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社区建设,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围绕学业帮扶、创赛指导、志愿服务、心理辅导和党团活动等,组织40余名朋辈导师每年在大一学生中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帮扶活动,巡讲50余场次,帮扶1000余人次。在学生公寓内开展党员学生、退役大学生士兵、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挂牌亮身份”主题活动,号召学院学生“向榜样看齐、向优秀学习”。学院积极倡导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学生手册、大学生文明行为准则,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与劳动教育活动,践行文明行为倡议,开展“爱校荣校”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院管理。通过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内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充分激发学生自我成长动能,形成自助互助的育人氛围。 四是调动专业课教师积极性。学院尝试构建“三师一助”导师团指导模式,形成全学段本科生导师制。同时,学院主动邀请“五老”、思政课教师走进社区,参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 持续创新管理模式,培育良好风貌 一是坚持网格化管理。学院实施党员联系宿舍制度,探索入党积极分子积分制,将社区党员全部纳入并积极构建“学院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四级纵向网格化管理体系、“学院—楼宇—楼层—宿舍”四级横向网格化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党团组织进公寓与党建带团建同谋划、齐推进,助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 二是修订测评办法。学院修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及奖励办法,实施各级各类学生优秀个人评选与社区表现、参与治理情况和体测成绩相关联,使学生形成服务意识,养成健康体魄,提升管理能力。 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学校制定《西安医学院关于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试行)》《西安医学院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试行)》等,注重“五育”并举。设置相应单项奖学金,表彰奖励在劳动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并重,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奖评优的参考和优化社区劳动育人方案的依据,提升社区劳动育人的实效性。 四是创新管理内容。学院将“5+1”S学生宿舍管理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创新开展了劳动教育、美育活动等。 (张红梅 刘思瑞 董维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