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教改风采
2025-04-25 星期五
廉能并重育公仆 “三公”引领启新篇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着力构建特色育人体系

  党政干部必须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把清正廉洁、勤政务实、敢于担当视为一体化的要求,争做“想为、敢为、善为、能为”的“四为”型干部。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能廉兼备”型公共管理人才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使命。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立院之初就确立了“精管为公、善治天下”的院训,以培养“能廉兼备”型公管人才为己任,将“公心为民、公正用权、公平处事”作为核心素养,把“三公”清廉教育充分融入到专业能力培养中,打通“三公”教育的价值链、知识链和能力链,走出了一条新时代“能廉兼备”型公管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

  价值链建设

  不断凸显公管人才培养的“三公”之本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将清廉视为公管人才的核心素养,立足“公管姓公”的目标定位,将清廉教育融入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领域,把清廉要素纳入培养方案。设立清廉专门学分,在全国同类专业率先实现清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社区、进基地,为学生系好求学、入职的“第一颗廉洁纽扣”;以校内党员导师、朋辈导师、校外党员导师为引领,把英雄模范、“时代楷模”等“请进来”,打造党建育人的“双师双行”品牌;以“公管雏论”读书会为平台,形成学习先进事迹的浓厚氛围;以“导师有约”为纽带,打通清廉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浙江省高校中率先成立校级廉洁文化社团“星火传廉”协会,动员学生参加校“清风宣讲团”“青莲社”和“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廉政文化专题宣讲。十年来,累计开展校内外宣讲100余场,有效提升了校园廉政氛围。

  知识链建设

  全面推进“三公”知识的系统化理论化

  基于新时代“三公”清廉要求,努力推进“公心为民、公正用权、公平处事”教育的全面系统化,建设系统完整的清廉知识库。围绕清廉要素,以多学科融合打造“公天下”知识体系,尤其是把法学、纪检监察学、历史学、伦理学等充分纳入。建构古代能臣廉吏教育、近现代英烈教育和当代公仆教育等一体化的清廉教学资源。自主建设了充分体现“三公”特色的系列教材,包括《政治学原理:新范式的探索》《公共管理学:新范式的探索》《社会保障学》等系列新形态教材。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依托,通过案例与互动教学把“三公”要素有效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以点带面实现清廉知识全覆盖。与此同时,积极推进“三公”知识的学理化、理论化,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清廉自主知识体系,积极推进和深化“三公”研究。成立了“浙江财经大学党风廉政评价与研究中心”,不断凝练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建立研究团队,其中4位教授受聘为浙江省纪委监委特约研究员。并把学生充分吸纳进来,有效实现清廉教学与清廉研究的双向互哺。近年来,围绕清廉建设和干部担当这一研究主题,获批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和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3项以及国家社会研究一般项目近10项。相关研究成果得到时任浙江省政府部门领导多次批示。出版清廉研究学术专著7本,在《政治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清廉研究高层次学术论文19篇;获浙江省建党百年理论征文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

  能力链建设

  做实做足以“三公”为主题的专业实践

  以清廉调研为抓手,激发学生“三公”问题的挖掘能力。浙江财经大学公管学院自2015年起连续多年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浙江各地开展大规模的廉政调查和调研,累计发放问卷6万份以上,参与学生近2000人次,连续出版《政府廉洁反腐败的公众感知评估报告》。学生党员深入浙江省各地探寻红船精神时代内涵的成果获得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首批红色专项一等奖。坚持7年的爱心支教项目团队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优秀团队。成功创建全国首批高校学生党建“样板支部”和浙江省首批高校学生党建“双百示范”工程,获评全国首批高校“两学一做”党支部风采展示优秀案例作品。学院下大力气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做实清廉基地建设,与钱塘区开展“社区书记助理”项目,通过乡镇实岗实训等方式不断推动学生清廉建设的践行能力。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打造新时代“能廉兼备”型公共管理人才为己任,以本为本、以公为魂,将清廉教育和专业能力视为一体两翼的育人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行政管理专业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成为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形成了清廉教学、清廉研习、清廉实践的浓厚氛围,培养了一大批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青年干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较高认可。

  (郭剑鸣 钟伟军 祝锦霞)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2廉能并重育公仆 “三公”引领启新篇 郭剑鸣 钟伟军 祝锦霞 郭剑鸣 钟伟军 祝锦霞2025-04-25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着力构建特色育人体系 2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